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前提——农业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但长期以来,农业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中奏出的曲调始终是缓慢而低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1979年,农业从长期徘徊中苏醒进入超常规发展时期.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40731万吨,棉花产量达625.80万吨,长时间令人头痛的农业第一次出现了可喜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长,继1984年的农业发展高峰之后,连续几年农业滑坡,1987年虽有一定好转,  相似文献   

4.
向尔在《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说,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也说,中国改革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这不仅因为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任何革命和改革,没有这个主体的参与和支持,都不可能成功。还认为,使农民摆脱落后的小农生产,改变传统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贯穿中国整个现代化转型历史的基本任务。但农民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土地与劳力的非市场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越来越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良性循环的核心矛盾之一。可以说,土地制度问题、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是国之大计。“一号文件”不可能一夜之间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矛盾。因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推动模式,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调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必须重视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全国农村稳步推开。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主体素质不高,将严重影响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扶持。要抓住今年省委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全省“五大工程”首位加以扶持这个契机,争取培训资金,把好事办好。二是要组建培训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绩效。要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8.
9.
农民创业是农民依托家庭组织(或者亲戚朋友关系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或者创建新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依托农村,通过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农民创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业和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生产、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道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三次审议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31日表决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部法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值得期待。笔者认为,在该法通过之际,更要强调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对于法律中暂未列入的农民合作社形式,国家也  相似文献   

12.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也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综合演变过程。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际,推进农民市民化,还面临着许多障碍,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将其加以消除。城市阻力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我国建立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排他”体制,在给城市以大量优惠政策的同时,农村却成了剪刀差下巨大的牺牲者。这不但导致了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而且客观上制约着我国市民…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中国社会最具悖论的现象就是:人口最多的农民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目前中国农村面临着主要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的权益维护困难等,都与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有关。发展大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可将分散的单个的村用一张“网”紧密地联合起来,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农民面临农业竞争国际化,改变其在市场竞争中弱势地位的现实选择。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农民而言,可以帮助其进入产业化生产,有利于其对于市…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村中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将对我国整个农村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正确估计他们的经济现状和正确对待他们,并积极引导全国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是进一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农村基层的同志提出,村委会为贯彻上级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把农民承包地租回,再转包进行农业开发,农民获得了比以往种植纯收益还高的租金,村里既引进了资金、技术,又调整了农业结构,还可从接包方取得一定的管理费,接包方直接与村委会打交道,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农民、村委会、接包方三方都比较满意.可是去年底中央提出这种反租倒包应予制止,我们有些想不通.村委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者贯彻上级意图,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搞反租倒包有什么不对呢?这种认识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是比较普遍的,是需要认真回答的.  相似文献   

17.
耕地非农化中必须保障农民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木 《上海农村经济》1997,(8):13-16,42
农村城市化,必有大片耕地转向非农化。在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农民,保障农民的正当利益,这是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从上海郊区的实践来看,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上海郊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伴此而来的是大批耕地转为非农用途。1991~1995年的5年间,政府批准的征地和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农村》2012,28(10):1-1
<正>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从世界上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率很高,而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说,目前的农村改革中,只考虑农业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是解决不了中国农村问题的。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数量不足转向了结构性矛盾,一些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的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现象,且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其背后的实际原因,是中国的农业综合效益率不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陈锡文举例,2015年玉米的全国总产量接近2 300亿kg,是中国三大谷物中产量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从事农业的主体必须是农民,除此任何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都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政府(如大公社、生产队等)不行,企业也不例外。推行土地流转,推动大资本下乡,让企业代替农民生产经营,其结果只能是使农民成为农产品基地大生产车间的工人。农业是一个活的产业,从种到收一条龙,种好管好收好必须一竿子插到底,需要像养孩子一样的高度责任心,是个良心活,这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