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影响消费者对保险欺诈态度的因素.文章回顾了国外相关研究并结合国内保险市场设计了调查问卷.研究结论显示,国外研究结论中主要影响因子,如对保险公司的认知、保险消费因素,环境因素等在本研究中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消费者的道德、收入和对控制欺诈的态度成为主要影响因子.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与国外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保险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论保险欺诈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是商业保险企业面临的十大风险之一 ,它不仅给保险企业造成经济危害 ,而且阻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探讨对保险欺诈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银行代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险的基本模式.目前,在银行代理保险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欺诈现象.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保险销售人员的利益偏好,以及消费者自身理财知识缺乏等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银监会和保监会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消费者也需树立理性投资意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反保险欺诈工作提出了更严要求,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公民诚信体系,建构“四位一体”的保险监管机制,大力强化保险代理人队伍建设,促进反保险欺诈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我国机动车保险欺诈识别的因子分析——基于江、浙、沪机动车保险索赔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影响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严重的保险欺诈甚至会导致保险市场失效。文章基于江、浙、沪车险调研采集的机动车保险索赔经验数据,通过Logistic分布下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关于我国机动车保险欺诈识别的因子特征及相关解释;同时指出目前我国保险欺诈识别体系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并就保险诚信的构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险人与服务提供商的关联模式与共谋型保险欺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保险人和服务提供商共谋型保险欺诈是保险人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往的研究一般是通过优化保险人的审计战略和设计最优保险合同来解决。由于维修或者保健服务具有软信息的特征,保险合同往往难以实现次优。本文通过构造保险人和服务提供商的关联模型,分别从静态框架下保险合同的特征和动态框架关联模式的演化及排他性关联对共谋型保险欺诈的阻止作用,提出保险人实行上游垂直一体化能够部分缓解共谋型保险欺诈问题。文章最后针对中国保险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险需求与风险态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别从心理学和效用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和分析。由于人们具有的“漠视风险”、“回避风险”和“好冒风险”三种风险态度,使得人们对购买保险持有拒绝、冷淡、肯定和偏受倾向。我们动态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效用理论等进行量化分析,试图为扩大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汽车保险欺诈出现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更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保险欺诈主要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保险欺诈防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保险欺诈日益成为侵蚀我国保险业肌体的毒瘤,保险欺诈行为越来越频繁,欺诈手段越来越高明。一场欺诈与反欺诈的“魔道之争”因而也变得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农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购买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区经济》2015,(6)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购买意愿非常重要。本研究首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农村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并且态度保守谨慎,购买意愿最高的品类是转基因水果。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政府宣传、转基因食品研发以及未来调研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保险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保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保险消费纠纷日益增加。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保险消费出发,总结了目前保险市场上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最后提出应从法律、监管、消费者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水平方面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同时加快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迫切要求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商业银行跟单信用证是银行界与商业界为解决国际商事交易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冲突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结算工具,是国际金融法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根据信用证的独立原则和“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法律属性,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所关心的只是单据,而不关心单据是否名副其实。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欺诈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和适用条件以及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制度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争议事件的出现对企业来说是树立独特品牌身份的良机还是损害品牌资产,关键取决于企业对争议事件应对方式的选择。本研究基于消费者品牌认同理论,通过两个线上实验,探讨企业不同应对方式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边界条件以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与预期形象为市场驱动的企业相比,价值驱动的企业坚持立场比改变立场更能改善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品牌勇气感知中介了企业应对方式与企业预期形象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交互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丰富品牌管理理论以及企业争议管理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