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频频"攻城略地":一系列并购行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落子如飞令人眼花缭乱。而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动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大部分都最终奏凯,显示中国油企已不复是以往在海外处处碰壁的"悲情角色"。当然,由于油气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国  相似文献   

2.
报告     
《中国机电工业》2013,(1):24-25
装备制造业引领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德勤日前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而海外并购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从原先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扩大到更多的领先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德勤同时指出,在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初期阶段,交易参与者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1,(12):82-83
海外并购之路并不平顺,但其仍是中国汽车产业起步之初。追赶国际汽车企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加入WTO后,无疑是给中国车企打了一剂强行针。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探讨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现状、并购程序,以及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石油天然气行业这几年的海外并购可谓是如火如荼。即便是在国际油气并购市场2011年大幅降温的情况下,国内三大油企巨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油气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今年,对于包括三大油企在内的众多能源企业来说,海外收购前途未卜。海外收购逆势而上  相似文献   

6.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业都进入了一个低谷.欧美许多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贬值,价值被低估,股价也出现大幅下挫.可以说,流动性充沛的中国金融企业迎来了并购的良机.但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金融企业自身能力限制,跨国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金融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得出中国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并购应持谨慎态度,不可盲目抄底.目前,中国金融企业最重要的是把国内的业务做好,等待时机.确保金融业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海外并购的时机和特点,并通过对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外并购的战略储备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影响因素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并购海外矿产资源,建立海外资源战略基地,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阐述了海外并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了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并对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最近动作频频。近几个月以来,杭州永盛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先后并购欧美等国家的知名企业,掀起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并购又一波狂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 捕获跃迁良机 很多世界巨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并购史,他们的发展都是一路并购过来的,且至今还在继续.自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并购也成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的达成肯定来自双方的需求,,无论是危难之际抓根"救命稻草",还是互相仰慕打算"携手到老",总归一点,均寄希望于通过优势互补,获得竞争轨道的跃迁.  相似文献   

11.
冯保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16-19,109,110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炼油业务并购再度活跃,呈现西方综合性石油公司出售炼油业务、独立炼油商和新兴国家的石油公司购买,以及世界范围内炼油业务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这些调整背后的根本动机在于实施专业化经营、国际化运营和战略转移.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应审慎开展海外炼油业务并购,突出发展国内业务、积极搞好亚太中东地区的合资合作;重新认识综合性石油公司的特点,突出专业化优势;鼓励独立炼油商的发展,推动成品油资源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使企业并购活动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趋势良好。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对网络型产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沿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构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影响其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四个维度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世界油气上游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油气上游并购交易随油价和资本市场起落而大幅波动。受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和石油公司利润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2005-2007年全球油气并购金额和数量不断增加。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一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油气上游交易额和交易数量大幅下降,但2009年二季度已出现明显回升。从交易主体看,国家石油公司的并购活动更加积极,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资产剥离活动仍在继续。从交易地区看,北美地区是全球油气资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亚太地区是资产交易增幅最大的地区。从交易类型看,非常规油气资源交易额不断增加,天然气储量交易比例继续上升。目前,世界经济危机仍在持续,油气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不少石油公司仍处于战略调整中,其资产处置将带来更多的资产交易机会。预计全球油气并购活动将迅速回升;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并购市场将更加活跃;北美仍是油气资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非洲和中东地区不乏机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引发了多起并购事件,从这些并购案例中,突显出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文章就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并购事件为起点,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深入剖析并购本身的特点,分析和比较了众多并购案例。并重点从公司治理主客体、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控制权问题、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化等角度揭示此次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并购给我们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兼并重组活动如火如荼,其中横向并购活动最为活跃。本文以2011~2015年49 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横向并购前后2 年资本运营绩效。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横向并购资本运行绩效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尚未达到预期目的。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首先,制定正确的并购目标。其次,经营管理者多借助于专业性价值评估机构,避免对被合并方估值过高。再次,不高估企业剩余资产管理能力。最后,调动员工积极性,开拓专属管理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16.
借壳上市是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一种方式,然而近年来中国公司频频出现的财务问题引发了SEC对中国赴美借壳上市公司展开大规模调查。文章结合绿诺公司财务事件对中国公司海外借壳上市过程中出现的会计和审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别从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manage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 innovation have proven to be more difficult than initially expected because the number of currently marketed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is far from sufficient to counter deficits i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interfirm cooper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company success. Mos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garding alliance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examines their effects on technology recipient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ere, the effects of alliances and M&A on both the innovation succ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suppliers (i.e., sources) are examined. Drawing from a sample of 220 human therapeutic biotechnology and biopharmaceutical firms over a period of 32 years (1980–2011),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biotechnology clusters,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acquisitions is provided. This study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a risk‐return trade‐off for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biotech companies and larger, more established firms. Increased biotech company involvement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lliances decreases risk by in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future product introductions. The trade‐off, however, is that biotech companies earn lower returns when their products are developed through such alliances. A similar risk‐return trade‐off effect is found for clusters. However, acquisitions generally affect both product introductions and product returns in a negative way. These findings hav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y platforms but also for commercialization strategies with respect to interfirm cooper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1~2017年沪深两市建筑行业中的11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购活动产生的商誉对该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购商誉的金额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同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了产权性质影响并购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购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并购商誉并未对企业盈利能力形成显著影响。最后,本文针对相关研究结论,结合建筑行业特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在近期进行的一些海外收购项目不乏成功案例,但在投资主体、交易方式乃至海外投资的整体思路和长期战略方面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并购海外能源与矿产资源提供了机会,但是这种机会不是常态。在经济常态的环境中,多样化的投资主体、互利多赢的合作经营、捆绑市场份额的方式等等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源投资操作方式上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内容之一。日本企业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商业组织为主,以资本借贷形式与资源国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的投资方式值得借鉴;成立民间海外投资基金,融合海内外金融资源和人才优势也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式。投资目标国的市场需求、就业机会、舆论导向、环保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应在海外投资的全盘考虑之内。从宏观战略和全球资源配置来看,应建立中国东西部地区国内自我循环圈、"金砖四国"资源与货币之间的大循环圈,并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listed firms have gained the world’s attention with several ambitious, high-profil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most of these deal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the acquiring firms. As such, it may be the cas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shes through such deals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giving rise to principal–principal conflicts. Along these lines, we hypothesize that increased government ownership in the acquiring firm will be associated with investors viewing a cross-border merger deal in less favorable terms. In addi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will moderate this negative relationship. We test our hypotheses with a sampl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volving Chinese firms from 2000 to 2008. We find support for the main hypothesis, that is, that investors are indeed skeptical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deals when the government is the majority owner (i.e., principal–principal conflicts). However, we find no support for the moderating effect.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nd sugges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