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金融供求视角论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供求理论及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析 1966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发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提出金融与经济关系的“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供给领先模式认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是指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多地表现为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3.
钟滨  温常青 《特区经济》2005,(5):312-313
金融创新是近代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金融创新海潮的兴起及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结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就是通过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改变货币供求机制和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关欣 《理论观察》2011,(4):166-167
为了解稳健货币政策下的信贷供求情况,我们对齐齐哈尔市一季度金融资金供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走访座谈和填报问卷及调查表的方式.涉及齐齐哈尔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典当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及70家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全市金融资金供求偏紧,但导致金融资金供求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在融资供给特别是信贷供给回归常态的情况下,融资需求没有同步回归常态;缓解金融资金供求紧张状况。不应放松货币政策.而应着力调节金融资金需求,引导其与融资供给同步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5.
规范和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有效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一直在全国各地存在着。目前,民间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点,它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经济内源融资的主导格局,还改变了原来农村金融体系的单一产权结构,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的制度安排,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它在弥补农村资金供求缺口、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农村金融秋序,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今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金融行业围绕保增长、扩内需的方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现资金供求的有效对接,发挥了“输血”与“助推”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经济的较快发展。本期《辽宁经济》以金融为选题,邀请政府部门及行业专家学者,从银行、保险、投资、金融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展现当前金融形势,凸显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伟 《世界经济情况》2008,(2):77-79,23
中小企业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在当前经济金融领域,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融资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矛盾较为突出,"融资难"现象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对黄山市"十五"期间中小企业信贷供求状况的分析,找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供给的各种制约性因素,进而从政府、企业和金融等方面对进一步疏通企业融资渠道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侯利文 《改革与战略》2012,28(5):102-104,112
文章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有效供给的不足,以及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断裂。并在此基础上检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供求失衡的原因,即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与内生合作金融的发展滞后、先天不足。最后,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即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脚步加快,现今农村金融受到关注,只有构建良好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发挥金融与经济相结合,达到和谐共荣的局面。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并不协调,两者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共同繁荣发展的情况还没有完全发挥。尤其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区域矛盾和供求失衡现象。所以研究如何能够使二者发展协调,进而对现有的经济形势进行改革,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文章重点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性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债即公债,是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国债发行是一件关系到经济工作全局的大事,是财政、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债在弥补财政赤字、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本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货币供给中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形成交互影响,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关系日渐疏远,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多值对应,用贸易占比法测定开放度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中央银行对货币进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力下降,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经济、金融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成了当代经济金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倪克湖同志新近出版的专著:《货币供求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理论与实证》,在比较、分析、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变动将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及金融领域不争的事实。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将近7年的时间里,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汇率的管制,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张涵)7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1)》.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胡滨在发布会上分析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是当前平台经济的重要载体,为供求双边的联结...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加以调节,使之能够经常趋于和基本保持在供求均衡的机制。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计划、金融和财政三者作这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企业会计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到底如何,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能满足农户及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文章从金融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入手,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做出了客观反映;并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就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效应提出若干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2005年7月份.我国结束了自建国后一直实行的“以美元汇率为目标”的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此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计算并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进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长期"一社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亟需改革。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同时也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民族地区村镇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其现实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璐  李娜 《北方经济》2014,(7):78-79
正一、金融脱媒产生的背景金融脱媒是指资金供求双方摆脱了传统的融资中介——银行,双方直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这对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促使其运营机制,盈利模式产生了变动。  相似文献   

19.
戴相龙谈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戴相龙说,今年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稳中求进。首先,依据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调控目标,使狭义货币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增长控制在24%左右。同时,继续改进金融调控方式,根据物价变动和资金供求状况,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市场下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的现象。这种供求缺口的骤变是市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 ,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的巨量缺口吸引众多厂商的进入或原有厂商增加生产 ,导致产量快速增长 ,市场供求缺口骤然转变 ,出现供过于求的巨量缺口。从实质上说 ,这种现象是产品供给中的一种合成谬误。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现象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经济效应 ,对企业、市场、甚至整个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 ,而且随着市场在不同方向上的演进 ,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