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点,要通过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兴区黄村镇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本着"拆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非稳妥安置、同时推进;转制准备充分、分步进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形成了"3+1"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集体经济向股份经济等法人实体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城中村向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转变,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构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论断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构成了新时期农村政策体系的基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制度不完善、城乡各方面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本文在对城乡一体化概念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应当从完善体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全面总结了铜陵近几年来"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新探索、新实践、新经验,并针对铜陵下一步"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消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目前我国社会亟待解决而又颇为棘手的重大课题。宁波市鄞州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城乡联动、软硬配套的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但也面临一些如新社区基层组织不健全、农民身份转变困难、管理模式选择等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保险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行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的探索,各地的实践先后形成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共保联办模式"等,每种模式均有其特色与优势,也存在瑕疵与不足。未来的"政保合作"方向应是"双重一体化委托管理模式",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以"委托管理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基本+大病"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总结分析各地的实践做法,分析农村人口的家庭生计策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经济社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我国农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城乡协作而形成的城乡之间互为市场、相互带动的关系。综合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条件是传统农业得到根本改造、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和制度基础的完善。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度量纬度有城乡空间联系、城乡经济联系、城乡生活联系、城乡环境联系、城乡体制联系和城乡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经过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宅基地换房"视角深入分析天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内涵和瓶颈,并提出完善天津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我党把城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一体化是基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环节。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涵,并指出城乡物流一体化具有整合性、区域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评估体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九龙坡区在重庆主城都市圈中最具城乡并存的典型特征,是重庆市首个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九龙坡区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如公共服务均衡化、“四规叠合”(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和市民化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九龙坡模式”依然面临一些难以破解的困扰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如政策供给不足所导致的“有动力而无能力统筹”问题。破解城乡统筹发展难题,必须改革土地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民工变市民、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加快“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郊社区转型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苏州市平江区城郊社区经历了亮型、转型、定型三个阶段,较好地实现了向城市社区的转型,社区人口也完成了由村民向居民再到市民的裂变,其做法使得平江城郊社区不仅在"形"上实现了城市化,而且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形而上"方面实现了向城市社区转型,对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郊社区转型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是贯穿新中国几十年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现代化实现的重要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建国以来几代党的领导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来源、发展以及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初步的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来龙去脉.论证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同时这对当前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城市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指出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建立在城乡分离的现实基础上,要消灭城乡差异和矛盾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途径来推动实现;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重要基础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手段和支撑是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辨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我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逐步确立了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并不断深化。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彻底根除城乡二元体制,逐步建立城乡一元化制度,实现城乡融合。其实现载体是深化完善以探索优化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十改联动",全面完善城乡统筹的"1+N"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实施"五个一百、五个一批"工程。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是要把城市和乡村建设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本质侧重表现在城乡居民公平发展和城乡功能结合两方面,城乡一体化目标主要包括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及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针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工具应选择统一性制度安排、连接性基础设施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在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和谐应用统一性制度安排、连接性基础设施和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着力探索城乡环境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了引入市场机制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扎实步伐。一、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党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党的“三农”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梳理概述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阐述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