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80年代以来,台湾对外投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台湾对东南亚投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直到1988年,台湾才开始大规模在印尼投资。近两年来,台资仍持续涌入印尼,使吸引台资起步较晚的印尼开始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台资增长最快的国家。本文拟就台湾在印尼投资的特点,印尼吸引台资的措施及前景作一初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台湾在印尼投资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引人关注。文章对其岛内外经济背景作了分析,从增长规模、投资行业、投资地区、投资形式四个方面总结其特点,认为90年代台资外流将会先快后缓,投资结构将进一步改善。为此,要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改善利用台资的环境,其根本所在是力争早日实现“三通”,突破两岸现有关系,以促成利用台资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正> 东南亚地区是台湾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目前台商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总额仍大大高于其在大陆的投资。大量台资流向东南亚地区,对我吸引台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无疑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拟对台湾在东南亚的投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如何吸引台资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小平 《财贸经济》1998,(7):64-64,F003
两岸经贸关系及台资、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市场的分析陈小平一、两岸经贸关系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的实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香港转口的商品进出口间接贸易;二是台商对祖国大陆的直接投资。自80年代初以来,两岸经贸关系中间虽有波折,但总体上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台资流向:珠江三角洲VS长江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卿 《大经贸》2001,(10):24-26
近年来,台湾大量商人抽走数额巨大的资金前往大陆投资办厂,这是台湾各大产业升级和台湾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中国加入 WTO 时间表已基本敲定,新一轮外资投资热潮已开始,台湾企业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台湾当局对大中型企业赴中国投资案的申请采取严格审核措施转变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不久前闭幕的"经发会"也达成了36项共识,从以上情况看,台湾当局对于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政策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另外,近一段时期,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重点也有正向着江浙一带渐移的趋势,针对这些现象,台资进入大陆(特别是在中国即将进入 WTO)的前景将如何,台资未来在大陆的投资方向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就成了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末,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最重要的5  相似文献   

6.
王勤 《国际贸易问题》1992,(10):30-32,19
<正> 贵刊今年第4期刊载了陈继勇教授的《台湾海外直接投资地区流向的巨大变化与我们引进台资的思考》一文,该文认为近年来台资的地区流向首先是美国,其后是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大陆。我以为这一论点与现实相悖。实际上,近年来台资的地区流向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大陆。陈教授文章所以会得出上述结论,主要原因恐怕是引用的统计资料有问题,陈教授引用的资料实际上是台湾官方“投审会”的统计资料。8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7.
<正> 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台湾的海外直接投资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投资的地区流向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美国、东盟国家和大陆为中心的三个投资热点区。研究这一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台资引进工作,加强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关系,促进祖国的尽早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一、美国成为台湾海外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台湾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拥有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地区。据统计,在1959-1968年间,台湾海外直接投资金额达747万美元,其中对东南亚地区投资419万美元,占56.1%。从1969年起,台湾  相似文献   

8.
大陆是台湾最大投资目的地,占台对外投资的70%.台商投资大陆20年来,其投资主要集中在大陆东部沿海,台商在东部沿海省市的实际投资金额占总额的81%左右.随着台海形势的变化,尤其是ECFA签订并实施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现了新的趋势,对内地省份引进外资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基于台海新形势,分析后ECFA时代台湾FDI流入大陆的新趋势,结合浙江引进台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浙江应该从四个方面抓住ECFA机遇,提高利用台资的结构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商务周刊》2009,(12):48-49
《商务周刊》:作为台湾经济研究智库的学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大陆提出的“海西战略”?从19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大陆市场投资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两大台商聚集区,目前两地的台资规模仍然大于福建。在未来的产业承接上,海西区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福建和台湾两个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习俗。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到福建投资发展,这不仅对台商们自身的投资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从而也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台资企业目前在福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台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得出适合台商们在福建的投资策略,为台资企业以及福建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对策,同时也能够加强闽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12.
郭利田 《中国物价》2012,(9):66-68,75
近20年来,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所占地区比重越来越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台商投资大陆奠定了环境面和制度面的基本框架,ECFA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认为台湾投资大陆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政府政策将直接影响台资西进大陆;第二,台商投资大陆市场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将以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业为主,但服务业将成为台资进入大陆的新动力;第四,台商投资大陆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分散化趋势,台资将加速西上北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所采用的衡量大陆与三地之间的加工贸易数据尚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三地在大陆投资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的全面状况。比如台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料件从台湾进口,出口到台湾;二是料件从台湾进口,出口到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三是料件由台资企业从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出口到台湾;四是料件由台资企业从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又出口到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而大陆和台湾的加工贸易统计,只包括上述第一种情况,且又不完全是第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江苏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落户。2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裂变”为3783家,总投资金额达442.5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台资企业,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1/4、全国的1/9。在台湾对大陆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连续两年蝉联“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15.
平帆 《大经贸》2007,(6):76-76
本刊讯 为了进一步鼓励台商扩大在粤投资规模,支持台资企业产业升级,解决在粤投资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就利用政策性保险产品及配套的融资服务,共同建立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于5月29日在广州举行了《建立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合作协议》的签约协议.  相似文献   

16.
去年海峡两岸的贸易额达783.2亿美元,而且比上年增长了34.2%。内地对台湾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512.3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去年内地新批台商投资项目4002项,实际利用台资31.2亿美元。台湾对内地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基于自身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滑态势。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7个,同比下降7.1%;实际利用台资32.4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96~2006年中国大陆7个台资比较聚集的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对大陆就业的影响.对1996~2006年的整体样本估计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资的进入对大陆的就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分阶段估计发现,1996~2000年期间,台资对大陆就业促进效应是显著的;然而,2001~2006年期间台资对大陆就业的促进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当局公布,截至1991年4月,登记到大陆投资项目为2503项(不包括台资与外资合资投资项目),投资额近8亿美元。199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由闽、粤向北扩展,对上海投资也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底,上海共批准台资企业108家(合资85家、合作4家、独资19家),累计吸收台资协议金额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其中1990年批准台资企业52家,占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4.7%,吸收台资1.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商业聚焦     
首批四家台资银行获准内地筹建分行首批台资银行获准在内地筹建分行。银监会近日表示,已经批准了4家台湾银行在内地筹建分行的计划。4家台资银行分别是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和彰化银行。其中,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获准在上海筹建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