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现代成本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新 《辽宁经济》2001,25(9):15-15
一、成本的经济本质  成本构成原理告诉我们,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要计算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工具磨损的价值,称为“物化劳动C1”;二要计算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消耗的价值,称为“物化劳动C2”;三要计算劳动力消耗的价值,这一部分价值是按当时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所需生活资料价值计算的,以等级工资形式按劳分配,称为“生产者必要劳动V”,还有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M”,由于在生产过程之中,无须垫付资金,故尚未计算。所以马克思说:“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  相似文献   

2.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因素,后者创造着多站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在理论界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在经济理论界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不能创造价值。钱伯海老师认为,物化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并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曲。两种观点全然不同,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怀礼 《特区经济》2002,(12):51-53
<正>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物化劳动的关系 (一)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说“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更抽象地说,价值就是劳动。这就是价值的质。劳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社会性是通过价值来体现的。价值关系“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用价值“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因此,说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本质上是劳动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商品社会里,“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由于有些人不能透过物的关系看到人的关系,对物产生了崇拜,马克思则认为这就是商品拜物教的根源。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其根源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价值“是”与“应当”的统一进行了辨析。指出价值“是”与“应当”是一种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是一种事实的关系,而价值不只是局限于“应当”的范畴,价值也是一种事实。价值的“是”既包含了“应当”的统一,又是通过应有、应然、超越性意义上的观念地存在着的价值预期。确立价值是“是”与“应当”之统一的观念,对于正确认识价值哲学和发挥其功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一)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钱泊海认为:“创造价值和增加价值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指从少到多的过程。从单个企业来看,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但是,一个企业的物化劳动,是另外一些企业的活劳动,并且,在统计上,这些活劳动的价值和当期的物化劳动的价值相等。所以,从微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对于很多新的问题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角度对于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可以应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在该领域应用的范围是知识产权范畴而不是知识的范畴。知识的创造过程属于劳动过程,知识产权的生产上凝结了大量的物化劳动。在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变少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得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支撑,知识产权保护的“度”,是保护个人利益以实现社会长期的创新积极性与保护社会利益已实现知识产权的社会效应二者之间追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争论不一,但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价值思想应当是确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论断:劳动决定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群众。当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就是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彰显劳动价值,深入探讨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与对策,切实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杨承训 《南方经济》2001,146(11):13-16
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必须摆脱本本主义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抓住四个要领,从分析价格现象入手揭示价值的四个突破,闯开“效用论”与物化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之禁区,增强其变量关系和计量单位的可操作性,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