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无疑都是一个大国。只不过在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入了历史的谷底,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大国。直到1949年。中国才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摆脱屈辱、贫困、战乱、落后和四分五裂的局面,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经过了20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赢得包括美国等西方强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1971年重返联合国是中国恢复大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经济》2007,(2):63-63
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本书通过解读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逐步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国际援助。2000年以后,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况,这与中国大国战略的拓展与实施密不可分。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国家想要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确定大国地位的合法性,它就必须要在国际上树立威望,得到他国特别是重要国家、主要大国的承认。鉴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世界体系的总体特点,如果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就必须要走对外援助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上,应该有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大国的中央财政比重,应低于小国。这里的情况当然比较复杂,存在着国情、历史因素的影响,还有政治因素等。但有一点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人口及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相似文献   

5.
二、中国贸易摩擦的内部因素深刻分析中国当前贸易摩擦问题的成因,首先必须认识到,贸易摩擦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兴起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大国兴起过程中的常态,符合历史上大国成长过程中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6.
浙江外贸大省的崛起是中国贸易大国“奇迹”的一个缩影。回望浙江外贸制度变迁60年的历史,认真研究“浙江外贸现象”,深入探寻“浙江外贸轨迹”,全面总结“浙江外贸经验”,可以从浙江外贸大省崛起的背后得到开启“中国贸易大国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灾情频仍,东边日出西边雨或南边洪涝西边旱,是常有的天气现象。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历史时期,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的战略机遇期。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极为迅速,于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跃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是,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贸易大国,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临的困难。从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来看,仍远远未能从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的粗放型转化为依靠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集约型。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世界贸易强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大国七论     
何茂春 《中国招标》2005,(10M):9-15
26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崛起成了不争的事实。中国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变成一个发达的大国,从经济的大国变成政治的强国,从追求民生小康的大国变成承担巨大国际责任的大国,从一个追求个性和特色的大国变成一个合群、宽容和高度文明的大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0,(22):12-13
谁也不可否认,“中国制造”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拥有几千年的制造业历史的中国,却被工业化的浪潮甩到了岸边。为了工业强国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制造业由此得以膨胀式发展,20年的时间从一个工业弱国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中国的复兴在于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及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的复兴不会对现行国际体制提出挑战,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因此中国的复兴也就是各国的机遇和世界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历史的正面和副面分析探讨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是影响中国的重要邻国;日本是影响中国的世界重要大国、强国;惨痛的近代历史关系映衬着日本对中国的长期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既要看到中日关系的不好历史和现实,也有看到积极因素。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纠结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作为大国,中国需要日本,同样,日本也需要中国。让我们用原则和智慧处理好中日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都有它的历史,那马克思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传播也是具有它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外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化移植一样,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算起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呢?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向看,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在新世纪最初的20年内定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发展到了创新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还不能抓住历史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遇,中国就可能只是一个大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在1月8日召开的第三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长吴子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经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就。然而如何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发展的势头,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又是一个新的历史里程碑式的挑战课题。党的十七大已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前进方向: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要持续蓬勃发展,必须由制造大国转为创造大国。技术创新是创造的基础和核心,而如何实现科技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是关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洪琳 《西部大开发》2015,(Z1):70-71
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是一个探讨多年的老话题。每到年尾岁初,这一话题都会引起世界热议。话题之所以能一直热度不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大国;二是以往大国崛起都摆脱不了"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能打破这一模式吗?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国有益于全世界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对全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也是当时世界上与古埃及“新王国”东西争辉的一个文明大国。这个强大王国的毁灭,竟然发端于它的最高统治者商纣王使用一双象牙筷子!谓予不信,有史为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并从善治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乡村治理的一些构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乡村治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沪港经济》2006,(2):8-9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 中国经济需要大国发展战略李稻葵认为,经过26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发展应走一条大国发展道路,不能简单沿用以东亚四小龙为代表的工业化经验。他认为,作为大国的理想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少包括6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尽快地建立一个有效的、统一的内部大市场,这恐怕是作为大国与小国的本质区别。第二,要思考一个大国战略贸易的问题。第三, 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协调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制度安排。第四,要有以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管理体制。第五,在关键的产业上要有技术突破。第六, 作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有大国的经济外交和大国的国际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