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振华 《中国经贸》2011,(13):67-67
2008年,中国出口商A公司被合作多年的美国买家B公司拖欠货款180万美元。原因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B公司运营陷入困境,无力支付所有供应商的货款。A公司随即委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介入处理.  相似文献   

2.
《产权导刊》2013,(12):79-79
案情介绍:天津某木材公司有一批木材急于出售,A、B、C三个公司听闻后分别找到木材公司要求购买。由于木材公司老板急于用钱,在A、B、C三个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于2012年11月3日、11月5日、11月6日与A、B、C三个公司签订了木材买卖合同。A公司在签订合同当天便将货款交付给了木材公司,B公司在签订合同后的第二天将货款交付于木材公司,C公司还没有支付货款但仍在规定的货款交付期内。木材公司尚未向A、B、C三个公司履行交付木材的义务时,A公司听说木材公司与B、C两个公司也订立了买卖合同的事,为防止自己权益受损,  相似文献   

3.
案情我国A公司于2006年7~9月向澳大利亚B公司出运了价值100万澳元的货物,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为OA90天。货物出运后,A公司便向买方提供了全部单据,等待买方付款。2006年10月,A公司突然获悉澳大利亚B公司已经进入破产接管程序,全部货款  相似文献   

4.
《民营视界》2008,(2):52-54
A回收公司与B金属公司有常年的业务关系,两家公司的老板及业务人员都很熟,但A公司供给B公司的废铁款却长期拖欠着,每年都派业务人员前去索要却一直没有给,后来B公司的领导调走了,拖欠的货款也近千万元,无奈,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诉,可B公司在法庭上却说:我是欠你钱,可这些钱最少的都欠你3年了,中间你们也没和我们要过,已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2年的诉讼时效,法院应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A公司说:这些年因为关系不错,所以一直没有向法院起诉,但我们每年都派人去要,怎能超过时效,驳回起诉呢?可最后法院还是驳回了A公司的诉讼请求。因为,A公司提供不出确实充分的证据已证明多次去B公司索要货款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国内A公司自2006年1月起与美国B公司进行贸易往来,B公司在交易初期的付款情况正常,且双方的贸易量不断增加。2006年12月,A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向B公司出运14柜货物,货物到港后,B公司以资金短缺为由拒绝付款提货。A公司遂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通报情况,并委托中国信保进行海外追讨。  相似文献   

6.
张雪 《中国经贸》2009,(21):60-60
国内A公司自2006年1月起与美国B公司进行贸易往来.B公司在交易初期的付款情况正常,且双方的贸易量不断增加。2006年12月.A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向B公司出运14柜货物,货物到港后,B公司以资金短缺为由拒绝付款提货。A公司遂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通报情况,并委托中国信保进行海外追讨。  相似文献   

7.
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意,诸如浙江新东方紧固件公司等中国出口商已经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客户一定会支付货款给他们。  相似文献   

8.
案由:购销铝锭货款纠纷 开庭时间:一九九六年二月三日上午八时三十分 地点:A市B区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法律组成人员:审判长:史明竟 审判员:高选、钟明旺 书记员:田萍 原告:A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诉讼代理人:王剑毅 职务:A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采购员 被告:C市房地产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0,(27):19-19,12
2009年底的一天,A电梯制造厂商收到了一份由某工程咨询管理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电梯厂商将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中的部分货款96万元退还给采购单位。对此,A厂商感到很震惊——该项目已经顺利完成:货物已交付,而且采购单位正常使用已经超过1年、履约验收已完毕、货款已结清,为什么还会被要求退还部分货款呢?  相似文献   

10.
王平 《中国经贸》2011,(23):54-55
案情简介 我国出口商A于2010年7月3013向孟加拉进口商B出口1票价值520万美元的化肥,双方在贸易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式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开证行为孟加拉国C银行。应付款13届至后,开证行C以A公司未能根据信用证约定提交FaxReceipt(已发货提单的传真收据)、单证存在“不符点”为由拖欠信用证项下全部货款。  相似文献   

11.
A公司和B公司同属一个细分领域的电商企业,成立时间也差不多,两个公司成立不久都获得额度相近的A轮投资。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两家企业发生了分化,A公司苦练内功,营业额增长也比较快,而B公司在练内功的同时积极寻求引入B轮投资。两年之后,B公司甩开A公司很大一截,开始谋求海外上市,而A公司则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2.
香港某金融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香港某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均为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1986年3月,B公司与广州某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广州某大酒店合同。为筹措合作经营的资金,B公司要求A公司提供港币贷款。1986年9月,A公司与B公司在香港签订贷款协约,约定由A公司贷款780万元港币给B公司,5年内分9次偿还本息。A公司依约定发还全部贷款后,B公司至今除偿还利息169537.39港  相似文献   

13.
<正>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的明晟公司于当地时间6月9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全球市场分类评审结果。根据该结果,这家公司决定暂时不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到相关问题解决之后,再正式接纳A股。一、中国A股为什么要加入MSCI指数首先要明白MSCI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MSCI是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美国明晟公司的简称,其旗下编制了多种指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招标(周刊)》社关木律师:最近,我公司将一笔预付货款汇入江苏某公司帐户后马上被当地银行扣划收贷了,对此,我们很迷惑不解。请问:我公司能否要求银行退还这笔预付货款?河南宋军1997.5.28宋军读者:您好!对于您所提出的问题,199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过司法解释(即《关于银行、信用社扣划预付货款收贷应否退还问题的批复》),其大致内容如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将预付货款汇入对方当事人帐户,对  相似文献   

15.
案情介绍: 康得力公司向工商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于公司经营,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届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借款到期后,康得力公司以货款难以收回为由,表示无力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但其告知工商银行,三山公司欠康得力公司货款120万元至今未还.于是工商银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山公司向其支付借款100万元及其利息.三山公司认为其与工商银行无任何合同关系,康得力公司的借款与其无关,遂拒绝工商银行的要求.人民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三山公司向康得力公司支付货款120万元,该货款直接用于支付工商银行的借款及利息.  相似文献   

16.
★案例A、B公司参加了一个网络设备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A公司成为该项目的中标人。由于属同行业竞争,彼此情况比较熟悉,B公司知道A公司最近新搬了办公地点,猜测其在投标时可能来不及变更其营业执照上的地址,经过调查,B公司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相似文献   

17.
梁羽 《中国招标》2015,(30):35-35
案情介绍 在X市环境保护局中心机房及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信息系统集成采购项目中,A公司和B公司参与了投标。采购项目招投标结束后,A公司认为该项目的招标代理公司C公司在答复B公司对A公司作为预中标人的质疑过程中,未按照《X市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暂行规定》要求,将B公司的质疑书副本递交给投诉人,就在质疑答复中取消了A公司作为预中标人的资格。A公司就此向X市财政局投诉,要求恢复中标资格。  相似文献   

18.
以2006年年报数据为基准,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沪市有A、B股的公司有44家,深市有42家。这86家公司的A股价格均高于B股,其中近半公司A、B股价差在1倍左右。若剔除微利股和亏损股,沪深两市共有60只同时具有A、B股的样本股。60只股票的B股估值水平全部低于A股。其中陆家嘴、小天鹅、中集集团A、B股市盈率差值接近一倍。同为一家公司B股价格比A股价格低得多,所以投资者转战B股市场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丛大海  杨琦 《中国经贸》2012,(15):64-64
香港作为贸易港,其出口业务遍及全球,因此,全球各国各行业的风险不可避免地都可能在香港买方身上体现出来. 案情介绍 2010年下半年,我国出口企业A根据香港买方B的指示,将70余票货物(主要为服装)发运至目的港,总货值超过100万美元,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为赊销60天.到期后,买方以前期交易中的扣款等作为借口拖欠货款.2011年1月,A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通报可损,可损总额101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公司企业与外国同行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了。在这种相互之间的商业合作与经济来往之中,彼此都有很大的收益。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 德国某家汽车公司在北京开办了一个分支机构(似下简称为A公司)北京的某家专门经营汽车配件与维修的公司(似下简称B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双方签订了经济合同。北京B公司十分信赖A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乎,不久就将购货款汇往A公司。然而A、B之间出了问题,B请求合同无效,要求A返还购货款,并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本案的处理,首先要明确A公司的性质以及A与B之间所签订合同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法律来裁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