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来,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志丹县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则相对滞后。 2007年初,在志丹“两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教育事业“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号令!近年来,志丹县向教育投入资金达四亿多元,“志丹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教师队伍全面迭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分通过“双高普九”,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  相似文献   

2.
剑平  庭武  德高 《当代陕西》2006,(8):52-55
到过志丹县的许多上级领导和省内外朋友谈起这里的教育工作都会感慨地说:“不论城乡,最好的建筑,几乎全是各级各类学校。志丹的教育,真棒!”  相似文献   

3.
李卫国  柴志应  李斌 《当代陕西》2009,(2):64-64,F0003
改革开放30年来,革命“红都”志丹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13万红都儿女只争朝夕.大干快上,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新志丹正在崛起: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0年里.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是志丹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充分显现出县委、县政府办好教育的魄力与决心;全省一流的硬件设施,强有力的教育行政管理,整齐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开放进取、力争上游的办学理念,正结晶成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对教育事业的信心.这信心,必将有力地助推志丹县教育事业的发展。——题记  相似文献   

5.
张勇  武剑平 《当代陕西》2007,(11):62-63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经过几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乡镇、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13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2007年10月24日,志丹县“双高普九”工作以699分的高分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评估验收,被授予“陕西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称号。这,标志着志丹县教育事业跨上了一个更高台阶,达到了更高水平,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志丹县很富,富得中国西北地区的人都知道,但志丹也有许多贫困人口,志丹的领导干部和群众都知道.志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极其突出,城乡建设水平在中国西北首屈一指,全县群众为之骄傲自豪,但志丹的党政领导心里很冷静,也很焦虑:在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上,还不是全县人人都满意,尚有许多艰苦而重要的工作亟须去做. 彻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志丹县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毅然制定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四大战略: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精准扶贫.这四大战略,剑剑指向导致部分群众长期难以彻底脱贫的顽根,民政部门在其中承担了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打开“谷歌地球”,在搜索框中输入“志丹县”,点击,卫星镜头下的志丹县会马上出现在眼前,不过地图太小还看不出什么名堂;点击放大、放大,山川地貌会越来越清晰——你会发现,志丹的地貌就像一张用力揉成一团又展开了的纸,全是皱折;再放大,你将看到全县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全是山;继续放大,你会惊讶地发现,一望无际的山岭上,  相似文献   

8.
南风 《当代陕西》2009,(7):54-55
2009年4月12日,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在志丹县财政局检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时,评价说:“你们的工作很认真、很扎实。通过你们可以看出志丹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驴驮肩挑深沟取水,到灶台旁的龙头一拧水哗哗直流,志丹县农村农民生活用水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长期以来,跨越深沟到灶台的距离,告别用水难,是志丹农民的梦想。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志丹农民终于可以自豪地大声说:别了,用水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在统筹城乡、产业转型的道路上,志丹县围绕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征、志丹特色的发展路子。志丹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翻开志丹县"十二五"规划,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力争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六个翻一番":到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  相似文献   

11.
南风  任仲龙 《当代陕西》2009,(12):54-54
近年来,志丹县公安局在上级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平安志丹”建设目标,狠抓严打整治,热心服务社会,使全县社会治安形势长期保持平稳,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以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小康新胜利.”这是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中国红谷”延安,志丹县以“红都”扬名海内外,不过,志丹人拥有的不只是革命先烈刘志丹所带来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特别是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和农业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从资源大县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志丹人的追赶超越正在以更快的节奏向着新的高度迈进!  相似文献   

13.
《当代陕西》2009,(6):63-64
志丹县永宁镇,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是志丹最大的乡镇,人口12000多人,是志丹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经济基础薄弱,三年前全镇年财政收入仅300万元左右,是志丹较穷的乡镇之一。镇内山大沟深,山岭奇秀,拥有永宁山、三台山、马头山等历史名山。险峻的永宁山是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志丹,岭接岭山连山,“猿猱欲度愁攀援”,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县之一;现在的志丹,县到乡乡到村,公路如带山腰缠,车能开进农家院,路网密度达70km/100km^2,公路总里程达2600多公里,是全省交通最发达的县之一。志丹县交通工作者和全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豪情,仅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使全县的公路建设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改教育质量再飞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方法若不对,年年白辛苦!志丹县非常重视“以严谨的态度治学、以科学的方法育人”。几年来,以“教改”为抓手,俯身躬耕,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质量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大突破、大飞跃。实践出真知。前任县委书记祁玉江经常深入各校听课、考察;教育工作者出身的原任县长、新任县委书记白小平  相似文献   

16.
弹起三弦开口口唱,说说咱志丹计生新气象……说的是,从2007年起,志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4年稳居全市先进;2008、2010年连续成功创建全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9年,县计生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2010年,局长王思柏被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7.
“春天到了百花开,青松翠柏满坡坡栽.山山洼洼都种上树,花雀雀也高兴得唱起来……” 这是一段陕北说书,唱的是志丹县退耕还林的事.三弦的伴奏很刚劲、雄浑、苍老,说书人的嗓音很坚定、豪迈、喜悦,细听,却又都隐含着一丝丝苦涩和苍凉. 是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没到过陕北,没到过志丹,不了解志丹山川大地今昔对比的人,很难想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很难理解“山山洼洼都种上树,花雀雀也高兴得唱起来”是怎样一种喜悦、怎样一种感情.如今,行进在志丹3781平方公里的山山岭岭中,满眼是绵绵无尽的绿色,已完全看不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那种洪荒景象.1998年退耕还林以来,志丹人民爆发出移山填海、改天换地的力量,“全民动员抓生态,誓叫山河披绿装”.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初召开的志丹县"两会"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改革开放,加强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城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的目标.这个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非常符合志丹县的实际,受到全县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赞扬,也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劲头.这幅"十二五"发展蓝图,都归结到了"富民强县"四个字上,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高度的民生理念.  相似文献   

19.
“马书记来到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向阳’了!”马红薇清楚地记得,这是她到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报到对,村党支部书记康永强和她说的第一句话. 2016年1月,在省法制办任政府法律事务处副处长的马红薇被选派到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任“第一书记”,同年9月,由于行政村撤并的原因,又调任到向阳沟村.  相似文献   

20.
《当代陕西》2006,(10):F0002-F0002,1
1936年7月3日,对志丹县来讲,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志丹县城(原保安县城),7月9日,《红色中华》报向全世界宣布:“现在,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县城,志丹县已成为我劳务赤色的京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