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税收政策所体现的激励与约束效应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有力杠杆,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的作用举足轻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税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自主创新、能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建立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韦导  王磊 《大陆桥视野》2011,(12):49-50
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节约工作,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把节能工作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本文分析了节能产品的管理,提出了节能产品检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征 《经贸实践》2009,(8):61-61
近几年来,我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但在利用能源效率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能源利用效率同发迭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储运)损失量较大,浪费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中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滞后,重点耗能行业落后设备与落后工艺所占比重仍然较高,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偏低,损失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4.
能源节约中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税政策与能源节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政府财税政策在能源节约领域的作用边界和范围,结合辽宁能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财政税收政策在辽宁当前的能源节约战略中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在加快财政工作转型,推动广东财政继续改革创新中,提出了建设绿色财政等"五大财政"的任务目标。"绿色财政"的核心就是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绿色财政"政策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低碳发展等,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柏人 《经贸实践》2006,(6):12-14
省领导的忧患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能源节约工作,坚持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持续推进能源节约工作。为加强宏观管理,“十五”期间,省政府组织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如《浙江省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纲要》、《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浙江省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和《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等。  相似文献   

7.
李悦玲 《经济视角》2008,(11):56-5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耗量不断加大,能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将是企业应对能源紧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就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税收措施进行了评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大飞  李让明 《江南论坛》2006,(2):13-14,17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坚持的几个观点 (一)坚持群众观点,充分调动各种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坚持群众观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节约型社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充分运用舆论引导、加大精神和物质激励力度、成立专门群众性组织、开展群众性节约主题活动等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使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积极参与、上下齐心互动的“人民战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08,(2):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期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中国生物发电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7年是中国生物发电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应对能源紧张和保护环境两大挑战。中国政府为此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  相似文献   

12.
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节约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主体等内容。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平"和"效率"是税收两大基本原则,这两个原则的取舍,应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所侧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税收政策要求"科学的税收政策"与"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有机结合。"科学"的税收政策强调"公平性","发展"的税收政策强调"效率性"。科学发展观的税收政策理念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强调"公平"但绝不能忽视"效率"。在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等各组成部分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8,(6):39-4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有限能源的依赖与日俱增,然而大量的能耗和污染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近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耗能大户,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决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更加全面、深入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全省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本刊将就有关市、县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与农村。在农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节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村,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优先,把农村生产、建设、消费领域的节约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节约成为现在摆在首位的任务,其中能源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在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三大能源中.中国最短缺的就是石油资源。目前中国每年进15原油1亿多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亿吨左右,之后还将继续增加。中国在汽车开始进入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初期,石油资源难以满足未来需求增长的需要。因此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集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地方能源政策研究、能源设施建设、能源运行调度与供应保障、能源节约、能源行政审批等职能于一体的市政府统筹全市能源管理的体系,是成都市能源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目前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尚属首家.  相似文献   

18.
税收政策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的能源税收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纠正传统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导向。同时我们应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对我国目前与能源发展有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总结,完善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9.
钢铁工业传统的钢铁生产、能源转化和吸纳废弃物三大功能,怎样向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转化?近年来,杭钢集团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主要环保能耗指标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走出了一条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子。杭钢集团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企业、中国工业生产能源节约先进单位、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3月2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52号文”),提出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业内人士就此提出,该文件的颁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政策的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