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既要增加支农投入,又必须调整支农结构、整合支农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解决好这些问题,惟有通过创新,建立稳定增长和良性运行的支农投入机制。安全有效地逐步缓解“三农”发展面临的资金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建立。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已成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如何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黑龙江省巴彦县的新农村建设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足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非要求政府大包大揽。财政的作用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财政投入与农民投入和农民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关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此,笔结合广西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国家与农民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已成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各级各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巴彦新农村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的支农资金的提法、内容、范围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从创立"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着手.  相似文献   

6.
一、创新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丰富了财政支农工作新内容,也赋予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任务.为财政支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财政推动新农村建设,应不断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正遵照党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运用公共财政的职能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言 《中国财政》2012,(9):46-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县级财政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当着承上启下的纽带角色。发挥县级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性产业,是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与我国历史上对农业的欠债问题,致使农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分析,总结出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山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一)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分配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山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增强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适应、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机制。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规范、合理的农村公共财政分配机制做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新农村建设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而繁重的历史工程.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化、政治、生态等三大层面五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所在,乡风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业财政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作为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于一体的政策措施,在建设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各项政策措施所没有的综合效能。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必须正确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其政策目标必须因时制宜,财政投入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立法和涉农税制,逐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利益;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东阳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财政增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样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市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说投入和建设的主体都是农民,但如果没有各级财政的支持,很多具体问题是难以解决的.财政支农是党和政府注重农业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何发挥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合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关键步骤。县乡财政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和资金生产要素的主要供给者,直接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任。笔者通过对目前化隆县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现状以及财政、金融支农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财政金融支农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扶持和引导。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笔认为,财政部门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两个反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指导,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五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各级财政也将支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动力。本文试分析当前财政支农投入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三农"政策由长期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新农村建设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三大层面五个方面。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所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庞大而繁重的历史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