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不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并且由于弓箭文化的影响使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整个锡伯族的历史,成为影响锡伯族力度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文化类型.文章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剖析,通过实地调查中的数据,针对目前旅游市场及产品的现状,提出新疆伊犁察县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人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人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是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3.
1999年9月26日上午,我国西部国家级一类口岸——都拉塔口岸边民互市开关通商。都拉塔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这个口岸的边民互市从1999年5月29日奠基以来,经过近4个月的艰苦奋战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4.
周铁钧 《东北之窗》2008,(Z1):100-101
在东北少数民族的史料中,对锡伯族的来龙去脉、重大事件及发展传承、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详尽的记述很是稀少、零散,但有个说法却很一致:锡伯族源于鲜卑。鲜卑族西汉时称须卜;东汉以后又称西卑、师比等;北  相似文献   

5.
柴阳 《魅力中国》2011,(7):272-273
在我国大多人口较少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能够在人口规模如此小的一个族群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维持下来,必定具有其特别的价值。因此,本文以锡伯族文化为例,研究锡伯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状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本文对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了合肥市发展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文化产业机制、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培养居民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合肥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文化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选取文化产业和居民消费的样本数据,利用Stata软件基准回归模型就文化产业不同细分产业类别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显著;文化服务业对全国居民消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正对文化系统来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快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VAR模型对我国2005-2015年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我国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②两者彼此呈现出正的脉冲响应,但文化产业发展变动对文化消费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文化消费变动对文化产业发展冲击的影响则更大。鉴于此,尝试从提高居民收入、引导并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念以及开发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三个方面来扩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本文在对东海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东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很多老区的优势,不少老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由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福建连城把文化当成产业来做。先走一步,至少有机会获得优先扶持。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本文以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构筑旅游文化产品体系,打造旅游文化新业态、发展旅游文化商品,实施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带动、培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深度营销、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保护徽州文化生态、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郑丰 《宁波通讯》2014,(3):28-29
<正>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进入历史机遇期和关键期。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路径和要求,必将进一步释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潮;另一方面,离宁波由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实现文化产业预期规划目标的时间紧迫。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宁波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对此,需要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认识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宁波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强市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评析现行财税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促进作用,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为宁波建设文化强市提供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参加市委宣传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期间,对上海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对上海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被上海市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深深吸引。滦县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是唐山的文化母体和历史依托,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人文条件,上海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对滦县加快特色文化县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资源和“两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对城市文化资源和“两型”文化产业发展的探讨更少。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视角,对城市文化资源和“两型”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对城市文化资源和“两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本文主要对天津市依靠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云南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问题。文章认为,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云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民族文化的产业化程度,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转型升级是安徽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得知,安徽省文化产业转型和升级应该有的放矢: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树立新型发展观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人才培养交流、实现文化科技创新;搭建文化融资平台、加强文化互通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文化院团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泉州演艺文化院团的改革迫在眉睫,这对泉州演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论文探讨泉州演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剖析泉州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总结国外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泉州演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