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4年我国实现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7年达1399亿美元。截止2000年末,已达1655.74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大大提高了国际清偿力,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过高的外汇储备又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截止到2006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9879亿美元,然而外汇储备和其它很多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几种主要的方法,然后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去非 《浙江金融》2002,(2):42-43,9
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更是年年上新台阶,从1994年底的516.2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1年末的2122亿美元,年均增长200多亿美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在规模庞大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呢?本文拟对此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力求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连庆 《南方金融》2003,(11):33-35
针对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相对过剩存在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策略,包括明确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目标,实施适当的投资业务,扩大关键技术和战略性物资进口,加强外汇储备变动分析等,以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促进外汇储备职能的正常实现。  相似文献   

5.
郑良芳 《新金融》2003,(8):12-14
199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执行的越多越好的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外汇储备是一种手段还是一项经济目标?我国这样一个资本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要不要有一个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如何合理的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不断增加,截止2000年一季度已达到1568.2亿美元,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具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这种储备规模是否恰当,哪些因素将制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并且怎样的储备规模才是适度,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储备的需求又不至于我们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已达16年之久。截至2008年6月,我国已经累积了约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储备固然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但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主体。各国持有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既是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又是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稳定。我国1994年以来外汇储备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如何改善和合理运用过量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解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外汇储备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迅猛。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至2002年末达2864亿美元,2003年末迅速飙升至403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5年6月末,外汇储备更是创下7710亿美元的新高,据估计到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将超过8000亿美元。同时,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额中,来自资本与金融帐户以及其他非常渠道的结汇资金比重越来越大,而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其经济内涵各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外汇储备恢复快速增长,这与目前我国经济企稳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状况持续改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诸多因素有关。外汇储备的风险也随之凸显出来。为促使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强化对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合理运用好外汇储备,增加能力储备,严厉打击"热钱"违规流入。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本文首先找出外汇储备急增的原因,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是进出口额、FDI和外债余额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作为我们国家的资产同其他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因素交错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截至2010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4542.75亿美元),而随着汇率的变化及当下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不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国家的金融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三种外汇储备量计算方法的分析,得出计算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模型并借此分析我国在09年应有的储备量,与官方公布的实际数据相比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部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6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达9411.15美元。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的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适度的规模。目前很多人针对外汇储备过多的解决方案无疑过于简单化了,蕴涵的错误逻辑是“外汇储备多了,大胆地花出去”,很多机构也大打“缓解外汇储备压力”牌,以减少外汇储备浪费、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台湾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国际收支长期、持续较大顺差的过程。1980年,台湾外汇储备仅有22亿美元。从1981年开始,台湾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加,到1987年,外汇储备已达到767亿美元,是1980年的35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时代金融》2012,(3):69-70
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模型,选取1985-2010年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程度和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外汇储备规模能够产生长期的影响。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实际持有量都超过了意愿持有量,尤其在2006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持有量与意愿持有量之间的缺口迅速扩大,由此我们得出我国外汇储备有过多之嫌的结论,因此,改善贸易结构并扩大内需,留住外资,适当减少外汇占款,同时重视GDP持续增长,调整外债结构是使我国外汇储备接近意愿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蕊 《云南金融》2012,(1X):69-70
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模型,选取1985-2010年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程度和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外汇储备规模能够产生长期的影响。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实际持有量都超过了意愿持有量,尤其在2006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持有量与意愿持有量之间的缺口迅速扩大,由此我们得出我国外汇储备有过多之嫌的结论,因此,改善贸易结构并扩大内需,留住外资,适当减少外汇占款,同时重视GDP持续增长,调整外债结构是使我国外汇储备接近意愿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外储管理优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认为重心在于"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外汇储备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也是重要的国民财富。近十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200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巨额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提高对外支付能力、稳定本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结合2006年至2013年季度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方法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及银行信贷规模的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予以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的增长促进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瑾 《浙江金融》2003,(9):42-42
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外汇收支数量有限,外汇储备量自然也很小,从1953-1979这26年中,我国外汇储备最多的年份是20多亿美元,最少的年份只有2亿美元,个别年份外汇储备为负数.这样小规模的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流通没有大影响.从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对国内货币流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我国外汇收入目前主要是贸易外汇,在出口贸易中,半数以上是农轻产品和初级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