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承诺的兑现,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发展民营银行显得日益紧迫,但这首先要求建立起相应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准入制度。我国当前的,民营银行准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规范过于简单而难以有效控制民营银行的主体资格,进入壁垒过高而限制市场竞争等。因此,我国应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放宽业务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承诺的兑现,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发展民营银行显得日益紧迫,但这首先要求建立起相应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准入制度.我国当前的民营银行准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规范过于简单而难以有效控制民营银行的主体资格,进入壁垒过高而限制市场竞争等.因此,我国应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放宽业务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发展民营银行的制度意义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理论界对建立民营银行的呼声很大,但至今为止对是否建立民营银行并无定论,究其原因,还在于担心建立民营银行所带来的风险。本着重对建立民营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是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对近代企业的影响和运用交易成本或产权理论分析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文章在诺思产权一国家一意识形态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代替国家为制度变迁的主体,重点从意识形态视角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荣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为近代企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现代: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再思考——以侨批局与银行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一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8(1):65-73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期闽行与侨批局关系演化的个案考察 ,揭示了两者面对环南中国海华人移民汇兑市场 ,即通常所谓的侨汇市场 ,所展开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共生等多重关系。从而重新检讨了以往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变迁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颇 相似文献
7.
9.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臧旭恒(-)中国正从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正处于非常态的制度变迁、制度重建过程中,制度变革、组织创新和观念转变必然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异。如果说,在传统体制下,由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实证角度对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和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得知,证券市场由于缺省组织和制度保障,因而具有突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伴随着金融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张,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必须再挖掘和重新定位,证券经营机构也必须壮大和崛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反洗钱惩罚机制和措施的剖析,对比我国在反洗钱处罚模式、机制和力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洗钱模式,加大量刑,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对包庇、纵容、泄密行为给予重罚;设信用体系,营造反洗钱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眼于厦门市民间投资实际情况 ,研究民间投资为什么会增长缓慢 ,以及如何启动民间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后劲。 相似文献
13.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综合风险的重要指标,但该指标对银行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而利率风险是银行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却少有文章从利率风险角度考察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本文采用时变系数非参数方法针对中国上市银行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当利率上升会增加银行收益时,提高资本充足率将增大银行的利率风险.通过分析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提高途径,我们认为银行大量发行次债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信用风险的复杂特征,按照比较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方法可以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同时,在信息系统和内部风险评级逐步完善、信用衍生工具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引入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进而实现现代信用风险管理。重点研究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模式,并在此模式下,探讨中国实际背景下银行业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完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评级体系以及进一步研究信用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西票号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直接入侵诱发金融危机和新式金融对旧式金融的浸蚀两个方面。在现阶段,外国通过直接的战争形式诱发金融危机的方式已转变为间接的经济入侵,以史为镜我国规避金融危机的方式是完善金融制度和堵塞危机产生的通道。文章研究的结果对于中国的转型经济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虹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12)
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形态呈现为不稳定的"金字塔"型,要改变这种状况,构建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应努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邻国印度,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减轻个人税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在短短10年内形成了2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阶层.借鉴印度经验,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银行股权激励机制主要存在银行经营活动的权责利不明晰、股权结构复杂、股票市场缺乏内在动力、内部违规操作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善银行股权激励机制,国家应抓紧出台引入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政策,避免或减少非规范操作引发的各种后遗症、加快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提高激励信息透明度,扩大员工参与度,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8,(2):124-139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个连续累积过程,主要经由信用和信息渠道完成,本质上是通过流动性波动的形式进行的。我国银行业系统2003年前不良资产率一直很高,2003年后的流动性波动剧烈,尤其受近期经济下行等影响,系统性风险积聚一直较高。宏观压力测试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情境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都较高程度地累积存在且渐趋严重,而"社会性消化"机制——基于合作均衡的市场内在的风险"自我消化"机制和银行软预算约束对风险的外部"救助"机制,使我国短期内"规避"了金融危机,但其引致的道德风险、信贷扩张以及资产泡沫却在长期内使银行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增加,须强化金融基础制度建设进行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1929—1933年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三次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这三次国际金融危机既有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异乎常规的政策制定过程:不确定情况下反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对于西方主流思维定式彻底觉醒
我们正处于一个对主流经济理论充满怀疑的时期,许多人质疑以市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是否只是用来蒙蔽人们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些理论把无止境的商业贪婪和财富聚敛合法化,同时却将社会成本和经济风险随意转嫁给社会。许多过去享有霸主地位的经济思维定式现在纷纷瓦解,比如金融市场中备受称赞的信息效率理论。在国家出台庞大的拯救经济计划以及将众多金融公司收为国有的背景下,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化加私有化”的范式(marketization—cum—privatization paradigm)(以下简称“市私”范式)甚至也正迅速丧失其可信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