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民消费支出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模型,选取了1978年到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对财政支出不同项目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支出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模型,选取了1978年到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对财政支出不同项目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4.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荣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1):1-5,29
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从1995年54个国家GDP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关系的分析,可得结论:低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1.1722;高收入国家GDP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0.244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主要受财政收入规模和上年财政支出规模制约。 相似文献
5.
拟采用陕西省199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的协整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财政支出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引入了城市化、人均GDP、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三个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2001~2011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财政支出及生均教育财政支出进行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均等化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并得出结论——不论是教育财政支出总额还是生均教育财政支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生均教育财政支出的差异性都比区域间教育财政支出的差异性更大。其原因是教育财政支出总额存在差异,各地区学生人数也存在差异。为促进生均教育财政支出均等化,应继续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差别地加大各地区的教育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7.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是最为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扩张性手段。财政支出包括公共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包括公共投资支出和经常性费用支出,后者指各种社会保障支出及财政补贴。从理论上说,政府购买商品劳务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效应扩张。但相对而言,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比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弱,因其受益者往往不会把全部数额用于支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1年我国31个省份一般财政支出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各地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和科学技术等13个不同支出项目可以通过"偏高级经济技术"、"偏社会保障服务"、"偏基本设施建设"较好地反映;第二,地方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高级经济技术为中心,但逐渐转变为以基本设施建设为中心,后来又转变偏社会保障服务,充分反映不同时期政府政策的重点。最后,笔者分别从财政政策、政府管理模式、财政赤字、税收政策四个角度阐述这一财政支出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邹原 《金融经济(湖南)》2012,(7):35-37
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2010年的GDP同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同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2007年新的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对广西壮族自治区GDP变动的影响,从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支出的长期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除了适当的财政支出总量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有效率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近年来,淮安市政府财政支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运用计量分析软件对淮安市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剖析,提出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路径,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M2/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M2/GDP畸高的原因十分复杂。本从M2的构成入手,深入探讨了M2/GDP不断攀升的理论成因,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M2/GDP畸高的主要原因: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及国家的债务状况。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筑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海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3):17-21
适应市场经济改革,构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是我国下一步财政支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政策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通盘考虑。构筑新财政支出框架时,既要满足公共财政的一般性要求,又要结合我国财政的特殊性要求,两者并重,不可偏废。在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职能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支出总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支出管理、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支出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以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变动的代理变量,用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度量人类发展状况,使用计量的方法考察二者的相互影响.在借鉴其他学者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表明:在1990~2003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动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相互解释;我国财政政策依然以拉动经济增长为政策偏向,考虑财政政策变动的时滞,发现其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比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前后的不同方案,计算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得出试点方案中的养老金替代率与改革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而说明各试点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缓慢主要在于待遇水平大幅度降低。由此提出早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投资主要由人力资本投资、生产和生活投资两大部分组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异显著;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用于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方面投资的绝对额也在相应提高,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总体下降趋势。应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快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Binlei Gong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8,54(15):3438-3453
The “industry nurturing agriculture” reforms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ccession led to dramatic growth in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This article aim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trad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for 2004–2015. A semi-parametric production function with shape constraints is introduced to derive more accurate productivity before the productivity determinants are analyzed with an emphasis on public expenditure and trade.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xpor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while import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side reforms.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6(9):11-16,2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统计一般描述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量与相对量进行分析,得出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量总体上是增长的,但增长速度相对不稳定;财政支农支出相对量逐年下降。根据这一现象提出提高财政对农牧业投入强度、灵活利用农业财政投融资手段扩大支农资金投入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因而,实现公平交易是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的合理状态。然而在我们国家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参与主体不同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公用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法制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公用企业自身的特点,就很可能出现交易的结果与公平性的原则相违背的现象,影响整体的社会效益。本篇文章主要是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公平交易的系统性因素,研究不同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路径,为构建公平交易所需要的法制环境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白唯舸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2(6):25-28
本文从经典的CD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生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DP、资本、劳动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GDP、资本、劳动之间存在短期均衡关系,短期实际国民收入是根据上期实际国民收入的短期变化以及长期方程的残差来调整,相对于短期就业人口总数而言,短期固定资本投入的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短期变化的影响较大,两者呈正向变动关系,短期就业人口基本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