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煤炭价格指数能够反映不同时期内、不同地区间的煤炭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它既是现货和长协煤炭贸易买卖双方的重要参考价格指标,也是现代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关键。我国近两年的电煤价格之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缺乏煤炭买卖双方认可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所引起的。在考察了国际主要煤炭市场价  相似文献   

2.
不断回落的煤炭价格.让终结电煤价格双轨制的呼声再起。然而,与往常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连一直强烈抵制并轨的电力企业也有所松口——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粤电等大型发电企业的负责人日前聚集北京.就电煤并轨问题举行内部会议.并形成统一报告上报了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煤炭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煤炭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就是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指令性电煤价格机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由电煤市场供需关系确定煤炭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4.
经过年复一年的顶牛、搏弈、协调,国家发改委终于放下电煤这块“烫手山芋”,实现了煤炭价格完全市场化。元月17日,改革后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如期结束。本次汇总会共录入煤炭订货合同12亿吨,其中电煤合同达到7.23亿吨,均超过了国家2007年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方案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电煤订货已经结束,煤炭涨价已成定局。有人计算,按照2008年发电用煤13亿吨、电煤价格上涨30元/吨测算,发电企Ik将新增成本390亿元。2007年电煤价格涨幅超过政府规定的5%,但煤电联动并未启动。之后,由于资源、环境、安全等成本增加,煤炭价格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6.
国家电监会研究室电煤课题组撰写的《我国电煤供应机制改革历程》一文,上半部分主要回顾了电煤供应改革历程,包括煤炭管理体制、煤炭政策、煤炭价格体系、电煤价格等改革进程,下半部重点分析了电煤供应问题及根源,提出了解决电煤供应问题的思路。本刊发表的《我国电煤供应问题及根源》,是《我国电煤机制改革历程》的下半部分,编者做了必要的删节。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电煤市场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除少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全国重点煤炭电煤合同尚未签订,拖延了长达半年之久、迟迟未能签订的电煤合同难题,不能不让人对以后的电煤合同履行而担心。从总体上看,电煤价格必然要走上市场化道路。所以.电煤市场化改革之路尽管不会平坦,但价格的变动,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和市场决定,电煤价格市场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报道,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就2014年电煤合同价格经过50天的谈判.最终以神华集团妥协让价21元/吨结束。电煤市场价格自2003年以来长期持续大幅度上涨之后.2012年开始回落,并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对于电煤价格的这种逆转性变化,发电企业并没有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9.
供求关系对煤炭价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几年,电煤价格之争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国内相当一部分观点把煤电价格矛盾的根源归因于当年政府施行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如林卫斌等),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尽管价格双轨制是导致当前煤电矛盾的一大历史“伏笔”,价格双轨制一度严重扭曲了煤炭的价格,使得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处在市场平均利润率之下运营。以致煤炭价格放开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国际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高于上一年,冷冻贷华南到岸价格上涨了14.23%,但上涨幅度较上年明显缓和。全年中国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1745万吨,同比增长5%;表观消费量为2267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主要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为535.51万吨;出口量达到13.90万吨,涨幅高达725%。随着炼厂陆续扩能和投产,未来中国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依赖度将下降。预计2007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将更加缓和,国内平均价格水平将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1.
日前结束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是电煤价格走向市场后的第一次订货会,电煤订货工作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签订了比较好的合同,但参加订货工作的电力企业无不感受到市场价格的压力和挑战,在保发电和争利益的矛盾中权衡利弊、苦心抉择。如果没有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电力系统的精心组织,很难达到如此结果。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电煤价格放开后电力企业所面临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在日后的电煤供应中取得更大的主动。一、电煤价格放开后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电力企业作为销售电能的产品生产企业,过…  相似文献   

12.
当前煤电运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煤需求快速增长与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近年来,电煤消费量高速增长,对煤炭供应形成较大压力。2010年电力耗煤17.79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5.1%,是2000年的2.75倍,年均增长10.6%。相比之下,电煤供应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专题探讨”栏目的话题是“煤炭价值与价格”。2003年以来.我国基础工业领域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行业之争莫过于俗称“煤电顶牛”的电煤价格之争。煤炭行业认为,现在煤炭价格和价值背离。煤炭应当涨价。而电力行业认为.煤炭价格已经很高.不能涨价。“煤电顶牛”以及其它煤炭价格背离煤炭价值的问题虽然由多方面原因引起。但各方对煤炭价格是否与煤炭价值相符合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煤炭价值和统一供求双方对价格与价值关系的认识不失为解决煤炭供求双方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3年进行煤炭价格部分市场化改革,政府为稳定电价设定了国有大型电厂的电煤价格,从而形成了"计划煤"和"市场煤"并存的价格"双轨制",也同时引发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导致各种交易乱象和交易成本。目前随着煤炭市场疲软,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煤电价格体制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我国电煤市场仍采用的价格"双轨制",即在价格调控下分为重点合同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重点合同煤指的是  相似文献   

15.
视点     
煤价并轨 背景: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出现下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均价格跌幅接近20%.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煤炭上市公司六成以上预计亏损。围绕煤炭供需变化,有关电煤价格并轨、煤电联营等话题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经过异常激烈的煤电之争,目前除个别煤电企业外.大多数煤电企业之间都妥善签订了电煤购销合同,为下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及煤炭价格的稳定运行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煤炭价格市场化之后,煤价稳定将成为下半年我国整个煤炭市场运行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聚丙烯市场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聚丙烯新增产能总计约达144万吨,市场价格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到2009年新增能力将达到499万吨,届时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虽然我国聚丙烯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不过自给率在逐年提高。2006年进口294.0万吨,同比减少2.8%。预计2007年国内产能将达到606万吨左右,市场价格将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近期港口、电厂电煤库存,国际煤价,国内煤炭产量,煤炭进口以及2012年第一季度动力煤炭价格运行情况,认为2012年第2季度在雨季来水良好的情况下,煤炭库存继续上升、动力煤价格上涨无望。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煤炭工业》2011,(7):21-21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5月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累计完成92263万吨,同比增加10919万吨,增长13.4%。其中电煤发送量累计完成65604万吨.同比增加9413万吨,增长16.8%。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并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到目前新政实施正好一周年,煤电联动周期已到。并轨后的电煤价格走势先降后升,那么目前煤电联动政策执行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最近煤炭价格回升,又会对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