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计算分析了河南省1989~2008年20年间产业生态足迹和生态占用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河南省人均总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耕地和能源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对生态资源占用的比例最大,生态占用强度最高,且一直大于产业平均生态占用强度;第二、三产业生态占用强度都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在1991年以后小于产业平均值;第三产业明显低于产业平均值,占用生态资源的强度较小.通过评估各产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瑾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从生态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着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2000—2011年共12年里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生态赤字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即人们的生活强度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李珊 《化工管理》2022,(28):48-51
苏南地区的纺织印染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重污染行业。文章对苏南地区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及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例,填补生态补偿企业机制空白,为苏州经济与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文章总结出现有资金补偿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提出构建企业—政府—环境监测的一体化日常管理模式网络平台,建立企业生态绩效评价机制,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和公众监督构建效益评价机制,以教育和宣传方法促进生态补偿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方法可以将建设项目的资源和能源消费量转化为所必需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用以客观反映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国外已有研究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产品或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工程物化阶段环境影响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北京"未来之家"的示范建筑进行测算,分析了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建筑工程环境影响的适用性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协调区域关系,既要基于各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长期差异性,通过区域供给能力与开发——保护的需求相匹配,实现区域收入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也要通过区域之间分工协作,形成经济社会开发和自然生态保护的最优空间配置,实现区域供需总体平衡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区域分工模式。与此相配套,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在区域分工模式基础上,运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和资源空间合理配置,达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2年贵州、广东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社会核算矩阵(SAM),建立了三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分别模拟在电力生产环节和电力消费环节征收生态补偿税对贵州、广东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经济、环境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并考虑了税收的不同返还方式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任何税收的冲击对贵州的经济负面影响都比广东要大。因此,我国应该以差别环境税率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利用转移支付手段,根据自然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区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7.
煤炭开采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早已备受各国关注,美国早在1971年就颁布了《露天开采控制与复田法》,将煤矿开采土地破坏的修复工作作为煤炭开采作业中的一部分;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计划,从根本上解决煤对大气的污染问题;1993年澳大利亚、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制订了土地复垦备用金制度,进一步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企业修复环境损害的责任。近年来,我国将环境问题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如此,无论是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演化关系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浙江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应用Ulanowicz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公式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得到三个主要结论:①浙江省1990—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逐年扩大。②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生态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有所增强。③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不断下降,浙江模式潜伏着重大的不可持续性信息。本文认为,目前浙江等东部地区经济下滑的情况比较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明显挑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约束,而生态问题背后又是企业组织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原因。宏观调控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质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结果。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它们的认识与解决程度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浅论生态补偿的本质——兼论《生态补偿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虽然备受关注,但是各种争议也不绝于耳,究其实质,是人们对生态补偿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从要素补偿的二重性出发,探索生态补偿的特殊性,总结归纳生态补偿的本质,并据此对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尤其是相关立法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忽视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江西省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存,并且阻碍着江西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建立健全江西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与维护的主导力量,其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国力而言,生态转移支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是有据可查并可以比较的,但支出的效益如何,却没查到系统的研究与报告。在对比国内外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实际的生态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报告基本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态建筑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生态建筑是当前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还不足,缺乏一个有效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价认证的机制。通过分析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建立绿色生态建筑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建立了绿色生态建筑指标体系,研究了评价绿色生态建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界定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构建了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山西为实例,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从实践的角度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7.
周泰  袁波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73-77
为有效地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此体系运用TOPDIS决策方法对中国东部10省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获得了直观的提升数据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最优提升建议。研究表明,该提升方法计算简便,计算结果直观、清晰,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化京津冀环境治理协作需要科学评价其科技创新成效,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协作的综合配套体系。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及北京和天津共13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以国家针对“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认定)施加的环境治理措施为外部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价了京津冀环境治理的科技创新效应,提出了完善环境治理的综合配套方案。研究发现,京津冀环境治理协作促进了科技创新发展;更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质量、融资便利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三变量对环境治理协作的科技创新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金融环境、增加政府创新资助可作为完善环境治理综合配套体系的重点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创新结构效应的产业类型划分及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创新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产业创新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本文论证了基于创新结构效应的产业类型划分机理及其判定方法,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8个工业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5种不同的产业类型。针对我国每类产业的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