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本文构建包括产业规模比率、区位熵等在内的主要产业识别指标体系,以2003~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工业主要产业为研究样本,统计出各产业在地区之间的同构程度,进而研究了区域产业同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同构与产业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经过分类之后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产业,其地区同构程度与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常丽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0):99-103
通过对产业现状分析及竞争力绩效综合测评表明,沈阳装备制造业区位熵系数很高,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主要经济指标的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产业竞争优势由装备能力转向市场经营能力,在国内具有较强的规模竞争力,但缺乏效率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下,本文以大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单元,用2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1980~2011年我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1980~2011年,随着我国市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的变动趋势都呈倒U型,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测;我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走势可以分为3个阶段,市场一体化水平已经开始从中级向高级水平推进,地区专业化水平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于美国,但是不低于欧盟国家。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晶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111-116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垂直专业化理论,是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众多西方学者,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垂直专业化对国别经济、南北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等外延方面,相反,对垂直专业化的一些基本内涵,却少有学者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本文专注于垂直专业化的几个基本内涵,即垂直专业化的定义和特点、影响因子、风险以及度量等,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拓展.旨在为垂直专业化的外延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珠三角制造业1993~2007年间29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度上升,少部分行业下降.不同产业的集聚度及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一方面,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度上升并占据集聚排行榜的前列,而传统产业的集聚度明显下降.行业间分化明显是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特定阶段所具有的现象.CR3分析显示佛山、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在CR3排名中出现频次最多,是多样化程度较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几个城市.同时还计算了1993~2007年间各城市的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珠三角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文章还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集聚指数和工业总产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工业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职能专业化指标引入动态外部性(MAR溢出、Jacobs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考察两类专业化对知识溢出进而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水平均较低,但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两类专业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更倾向于支持MAR溢出;分地区分规模城市中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引起的MAR溢出重要性各不相同。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各类城市的最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利用工业产业增加值数据,直接测算从1988年到2002年每个省区的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发现我国省区产业结构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根据各个省区十几年的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的整体变化趋势,把省区划分为降低型、U型、增高型和大致不变型,并发现中西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而东部大部分省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先降低,之后有些发达省份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辽北地区本溪为例,首先对本溪市的用水结构进行了分析,该行业的结构性转型也得到了认可。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变革的背景下,探讨了近期的经济发展进程和用水变化。通过对3个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分析,以及3个产业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应关系,为其他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通过本研究,了解到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辽北用水结构均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应重视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以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辽北用水结构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灵活专业化模式,分别以产业专有资产和企业专有资产为特征。前者是对产业专有资产的不同组合而实现灵活专业化,后者是通过企业的创新以及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灵活专业化。两种模式见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区。本文还认为前一种模式中企业间的交易不是特质交易。前一种模式向后一种模式转变是产业区创新的重要条件,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产业聚集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出了聚集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南贵昆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通过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是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优势产业选择基准、产业比较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研究南贵昆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常态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政策支持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政府研发补贴投入3个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4年15年的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数据,创新性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研究3种政策支持方式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促进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10,自引:7,他引:210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方式———全球制造网络发展起来。全球制造网络的本质在于发达国家的国际旗舰企业利用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主导地位,抢滩海外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剥削"。本文从分析全球制造网络负面效应入手,探讨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结构和市场战略3个方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型企业不断解构以及企业间跨流程整合越来越复杂,领导企业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从生产范式和交易范式两个层面,分析了多边协调功能领导企业平台的动力机制,并以产品内分工视角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产品内分工—企业间关系结构模型,为分析和总结中国工业园区企业间关系以及领导企业平台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指出了适合我国工业园区领导企业平台的企业间科层和企业间市场两种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