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所谓流动包含劳动力由传统产业地区向现代产业地区流动、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缺乏地区流动。这些流动动因往往相互叠加,难以单独识别。推拉理论将这些因素划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范畴,解决了劳动力流动因素的识别问题。本文在推拉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定量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模型Todaro系列模型的演进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于实证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调查统计数据的编制及社科调查的维度框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本文依据199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就业于重庆的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情况及重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化社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的发展问题便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原因及影响。研究表明,近五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促使北京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北京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提供内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农业园区、企业以及大户的经营成本,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面对农业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问题,政府既要重视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还要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适时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和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吴婷婷 《商》2014,(3):190-190
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积累了难以估量的财富。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劳动力所需转移的规模和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受全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政策、体制的制约,所以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纺织业依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但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本研究在借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1995~2010年江苏纺织业劳动力成本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江苏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最后为江苏纺织业如何提高出口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虽然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工业化发展计划,但一直以来的工业化发展并不理想,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背景下,重启工业化对巴基斯坦而言至关重要。而中巴经济走廊从提出到第二阶段的开启,为巴基斯坦促进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交流等方面贡献了中国力量,对其工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为此,研究巴基斯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明确了导致其工业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才能有效精准援助巴基斯坦、助力其工业化。本文通过分析1999-2019年间巴基斯坦三大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产值结构变化,剖析产业结构内外部因素与巴基斯坦工业化现状的因果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巴基斯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农业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阻碍农业机械化进程,不利于产业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机融合,进而抑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大规模制造业受农产品产量、基础设施水平影响较大,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占比不足,同时受到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工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服务业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呈现低端化。出口贸易中以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技术研发严重不足;同时侨汇一直是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通过援助等发展本国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抽样调查了湖南省四个县市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情况和耕地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的结论。研究发现,耕地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对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也明显减少,且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转移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却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白雪洁  于庆瑞 《财贸经济》2019,40(8):132-145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体,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的推动力,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包括社会观念转变难、社会保障供给滞后、制度因素和劳动者个人因素;从社会氛围、“三化联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四个方面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我国经济呈现的新常态背景下,闲置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于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实现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力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地区在农闲季节的劳动力闲置问题的分析,结合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相关内容,对于新疆农闲季节农村劳动力闲置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探究,并对该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雪莲 《华商》2014,(11):40-4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然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持续消失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超日本成全球机器人最大买家,国产不足1/10。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06,(2):26-26
阅读: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不久前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8年之后消失。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有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中国的GDP一直保持在7%-8%之间,工资相应增长是正常的。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我国经济过热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工业劳动力成本是与农业生产收入相联系的,过去,大量农村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这种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使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谢海兰 《商》2014,(42):77-77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从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转移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属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范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的必经之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鼓励农村劳动力返回到乡村私营企业就业是解决此类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修正后的泰尔指数,计算出2001-2010年山西省城乡私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鼓励农村劳动力返回到乡村私营企业就业是解决此类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修正后的泰尔指数,计算出2001-2010年山西省城乡私营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国外迁移劳动力回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就业,一直伴随着大量的回流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界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从不同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力迁移模型,对回流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从研究劳动力回流的古典劳动力迁移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迁移经济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该领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文献。通过梳理研究的内在演化逻辑,评述不同理论模型的特征和适用性,为研究劳动力回流理论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劳动力素质现状影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层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变观念,提高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分析黄倚衡,沈利群一、所有制决定劳动力性质这里的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这里的劳动力性质,一是指劳动力流动,是商品交换还是非商品交换;二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通过劳动力买卖的间接结合,还是通过组织安排的直接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