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业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经贸》2009,(22):78-79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分析并阐述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和若干效应,通过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的描述,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各地金融中心热和金融地理学的兴起,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金融资源论这样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省域金融产业集聚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省域金融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对各地区打造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选择。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力军,河南省也在不断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文章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之后,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加快中国金融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已成为我国各界的共识。文章拟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结合金融业的组织特点,对我国金融产业聚集情况以及上述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城市数据,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的双重视角深入研究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均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从传导机制看,融资成本降低和生产规模扩张是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对非国有企业、沿海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地方金融集聚对不同规模和年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中心溢出仅对中上规模企业、年龄较大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另外它们还促进了企业对中间品与消费品的进口。文章的研究不仅为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颖的解释,而且对当下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作为浙江省会和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杭州应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乃至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本集散、产融资本结合中心和辐射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集聚关系到金融资源的分配和布局,金融集聚能力决定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为案例区,从制度分析视角深入探究制度环境与城镇化对金融集聚的影响。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4个方面和机构、资金、人才3个维度构建金融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07—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金融集聚能力指数,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制度环境、城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金融集聚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同理论分析一致,随着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制度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升金融集聚水平,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内生更多的金融需求,城镇化对金融集聚能力的提升作用会随着制度环境的优化而增强。据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环境在城镇化的金融集聚效应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和平均加权法对指标分别进行赋权,对国内29个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构权方法对不同城市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变化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对同一区域内实力相近城市排序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找到各自城市区域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在新一轮金融人才和资本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金融中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京津两地金融合作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加强资金流动、共建北方金融中心、加强金融创新合作和金融生态环境合作等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美国的金融模式亦面临严重挑战。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需要大国金融的支撑。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是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大发展则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经济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而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宏观经济效应。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则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velo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hed light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gmented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housing bubble in China. In our framework, capital misallocation across firms plays a central role. The segmented financial market cause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favoritism to state-owned firms. This biased financial system not only gives rise to capital misallocation across firm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pushes down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in the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The overly low interest rate in the formal financial market causes a rational bubble in a dynamically efficient economy. More importantly, the bubble improves capital allocation across firms by crowding out inefficient investment in the state-owned sector. Despite the role of improving capital allocation, bubbles may still reduce welfare by crowding out aggregate capital.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于对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考虑,全国30多个省市积极筹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掀起了新一轮中亚金融中心建设的热议。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对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认为经济实力、金融集聚、地理位置及政府支持是促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乌鲁木齐与西安的比较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更具有建设中亚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为此,乌鲁木齐应利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建立中亚融资中心、中亚清算中心、中亚金融市场中心和中亚外汇交易中心来实现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沫  邢炜 《南方经济》2019,38(2):14-34
文章先是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金融波动通过影响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概率的途径来影响投资率的高低。进而基于2001-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市数据对金融波动性和投资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第一,金融波动性与投资率之间负相关。第二,金融波动对投资率的影响呈非线性:随着金融波动剧烈程度的增加,金融波动对投资率的抑制效应逐渐减弱。第三,无论是在东部地区还是在非东部地区,金融波动对投资率的抑制效应都很显著。但是金融波动对投资率的非线性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在非东部地区则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日本建立了中立、公正、有效、便利的金融ADR制度。该制度以解决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具体金融纠纷为中心,提高了金融消费者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赖程度,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作为拓展金融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尝试,日本金融ADR制度将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立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金融服务、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和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本文阐述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给中哈金融合作带来的机遇,以及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哈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may contribute to economic growth by facilitating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by improving productivit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the contribution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may make to these two alternative driver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using annual data for the period 1952 to 2005. Using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causality testing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spectively,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a time-series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framework. The substantive findings are that there is either b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or that Granger causality runs from capital accumulation to financial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how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measured. Th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i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