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化管理的分析,提出了土地成本公布的几点疑问以及对土地市场规范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土地的征收、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土地市场的影响做了研究;在分析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批租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市场规范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实现途径。研究方法: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却是失衡的,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各异。在东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短期内降为0;在中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长期存在;在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短期内为负,而随时间推移变为正值且逐渐增大。研究结论: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是促进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应根据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健全土地制度 发育土地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农民对负担过重的呼声之高,是过去少有的,这是收入增长停滞的直接反映。收入增长停滞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动摇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注,也引发了我国对其深层原因的思考。 农民收入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源于农村产品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恩格尔系数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  相似文献   

4.
要尽快发育土地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毅夫等撰文认为.发育土地市场应成为90年代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主要措施:①为了彻底坚持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再在多少年不变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应该明确宣布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制度不再改变了。②...  相似文献   

5.
非农就业结构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次上探讨了非农就业结构和土地租赁市场发育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目前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不活跃与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性相联系,因此,要形成一个活跃、有效的土地租赁市场,其它要素市场的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化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都对碳排放效应有着显著的反向减缓作用;(2)1998-2011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906个单位;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528个单位。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减缓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林业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周古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正摆脱传统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羁绊,大踏步走向市场。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客观原因,将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林业走向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逐渐活跃起来,土地市场不断扩展。●我国土地二级市场存在着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交易制度不配套、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缺陷。●规范城市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应当采取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完善土地产权、完善收益分配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规范交易中介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问题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土地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城市土地开发问题多、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时期。城市、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浪费土地现象触目惊心(1)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31个特大城市土地弹性系数达到2.31,即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2.31倍。(2)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10年增加了6平方米,每年平均增长0.6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10年中增加了22平方米,人均用地增幅是20世纪80年代的3.5倍。(3)经济技术开发区圈占的土地更是惊人。截止到2004年…  相似文献   

10.
11.
土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及其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我国需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仅为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试图对我国土地的问题与对策作粗浅分析,以求教于同仁和学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类比提出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概念,总结分析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完善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典型调研,专家咨询和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基本框架已形成,但仍然存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矿业用地政策存在缺陷、监管手段薄弱和监管技术标准不完备等。研究结论:建立专业化和层级化管理机构、加强部门协同、单列矿业用地指标、加强信息化监管、研制土地复垦实施与监管系列标准是构建完善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生态结构与市场调控陶康华,顾震海(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信息研究中心,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度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带来了城市的勃勃生机。人本主义的城市发展观逐步取代以工业经济增长制导城市发展的传统观念,1993年,上海市市长提...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与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过程。通过公共投资对资本性公共品的提供,促进了城市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城市的集聚经济:而通过土地资产的运营,对提升城市土地资本价值,形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良性循环将大有裨益。因此,有必要从城市土地公共投资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投资与土地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过去10年城市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为完善土地财政政策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讨论土地财政与城市发展问题的联系。研究结果:(1)现有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房地产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微观结构,加大价格调控难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增加导致地方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化”趋势,同时通过拉高工资成本,推高城市化成本。(2)不同地区的土地财政收入存在较大差异,体现的是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融资水平的差异,融资水平差异将导致经济增长差异,进一步拉开区域发展距离。研究结论:土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必须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土地供给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规范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加强对城市土地供给的管理。由于城市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传统的以需定供,总量宽限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土地供需形势的发展。文章基于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从供给机制、供给数量与结构、供给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城市土地供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观念、制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抑制土地投机的对策与开辟土地市场的条件成都军区土地局贾昭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土地作为特殊商品进入了商品市场,随之也出现了土地投机。如何抑制土地投机从而建立健康的土地市场?本文谈点意见。-、抑制土地投机的对策开辟土地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化及其土地市场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空间分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特征,并定量探索土地市场因素对其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DI分化指数分析、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城市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化现象,分化的主方向是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等级性分化;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格局呈现出行政等级性差异增强,空间集聚性分异减弱的新格局与新特征;土地市场包括的土地供给和土地成本因素同时决定了中国城市间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化,其中土地供给对三线城市的的影响更为显著;土地市场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影响程度各异,整体来看,对一线城市房价增长的驱动最为明显。研究结论:2009年以来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化显著增强,并与土地市场因素密切相关,土地供给是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必然会在市场上流转,形成土地二级市场.土地二级市场对繁荣土地市场,优化重组土地资源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不加以规范管理,土地二级市场无序发展就会冲击土地一级市场,影响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扰乱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