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选定方向     
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西撒拉哈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说: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转回到原地来。肯·莱文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当地人阿古特儿,让他带路,走了10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楚了他  相似文献   

2.
心灵沙漠     
一个村子祖祖辈辈都被沙漠包围,村民们守着一片绿洲过了几千年,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走出去,因此他们认定沙漠是没有边缘的迷宫,不敢再涉足半步。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还是留下来?很久了,就这么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自从走过高考的“黑色七月”.走出学校的大门,当冷峻的现实向我涌来的时候,我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个困惑,一直目涌到现在,很是有点寝食不安了。又是一年春来早,终于坐不住,再也静不下来了!看起来,我是个娇弱的女孩子,但是并没有女孩子应有的那份安分和坦然,心思总像脱缰的野马。家里人总是“不欢迎我”,劝我早早到外面找个活儿做做,别再回来。在他们看来,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而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似乎就那么不值得我去留恋;似乎只有走出去才是青年人唯一的出路。外面的…  相似文献   

4.
期刊方阵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突破三大瓶颈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效益不佳有三个根本性的原因:一是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市场化运作是一个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性条件。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现阶段我国境外投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投资决策利益与风险不统一;投资目标不明确,业绩考核不合理;对境外投资企业及项目监督与管理失效;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二是缺乏国际化人才。企业的国际化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就应该…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请他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现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李德水局长首先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的张骞就出使了西域。后来明朝的郑和又七下西洋。在现代史上,几千万华人远涉重洋,到世界各地去发展。但作为企业“走出去”,却是改革开放后的新鲜事物。应当说,企业“走出去”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李德水局长分析说,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案例,新希望集团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走出去的一些酸甜苦辣。中国加入WTO整10年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探索也10年了,新希望集团在“走出去”的探索方面也进行了10年。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大批国内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我国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企业税收负担较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使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就我国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对当前走出去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税收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必然选择。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意义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了相关对策。指出通过"走出去"中小企业可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求更广泛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对“走出去”的商业评价,应该超越战略层面的泛泛讨论,进入更细腻更深入的商业分析“现在‘走出去’,是不是还早了点?代价是否太大了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国内舆论随即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企业近几年不断升温的“走出去”战略。受海外收购业务的拖累,即将公布的TCL年中业绩也可能“很不好看”——坏消息一波接一波,针对“走出去”的反思潮,也可能一浪高过一浪。现在,是该建立一个关于“走出去”的商业评价体系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央号召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走出去”发展,各大媒体以此为契机做起了“走出去”的文章。   万向以 1984年首次将万向节卖到“汽车王国”——美国为起点,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16年来,万向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的跨越。万向瞩目的跨国经营业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5月 13日,鲁冠球就“走出去”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王小光的采访。本刊将访谈略作整理,以飨读者。   走出去,真正赚外国人的钱,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记者:您在 90年代初就提出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当时是…  相似文献   

11.
王卓 《经济界》2016,(4):11-16
推进企业走出去是中央重大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走出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非公有制企业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国家有关部门很重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从目前非公企业走出去的状况入手,对如何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走出去"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它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其成败已不单单是企业的事情,它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在美国CFIUS对联想并购IBM的审查事件中,联想作为中国IT行业的旗舰企业,业务涉及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其职能做出统筹安排.企业要成功地实施"走出去"并购需要各个环节的全面配合与协调,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在企业"走出去"并购中,政府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职能定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 ,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 ,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 ,还是企业 ?二、“走出去”的主体是国企 ,还是民企 ?三、“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来自行政约束还是企业利益约束 ?  四、“走出去”是单纯的市场目标 ,还是多元的目标 ?五、“走出去”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采取独资 ,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走出去"的规模不大,路子不宽,政策不力,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调不大协调.因此,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既是企业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也就需要从这两个层面去努力,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一、 走出去与引进来——沈青看了几期贵刊管理经营栏目的文章后,我作为一个经营者也想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关于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话题。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大量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管理及人才,同时把我们的产品、品牌、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这是一种经营战略,也是经济走势的必然。现在,很多企业已深刻认识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省的又一个品牌川菜企业“陈麻婆豆腐”与台湾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把连锁经营开到了台北,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品牌走出了大陆,找到了…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机已经成熟。具体表现为: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国家和一些省市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后盾。对一些企业来说,走出去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早一天参与国际竞争就会早一天占得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哪个企业是走出去的成功者?怎样才是真正走出去?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界关注的话题。在4月28日第四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记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中英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及英中企业对接项目主任吴克刚先生时,他认为,目前在英国投资最为成功的企业是华为,他笑言,“事实上,华为不仅在英国,在全世界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企业》2004,(4):8-10
要不要搞国际化,在过去也许代表着一种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而在今天,这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走出去,不进军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就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时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投资的还是并购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麻烦。相当一部分企业它们走马观花似的一个一个地出去,却未见有什么得意之作,总的来说,还是亏的,比如说,TCL去年的年报,还有今年这两个财季都是巨亏的。联想因为刚刚并购也不好说是亏还是盈。海尔走出去较长时间了,但从目前来讲,对整个公司赢利的贡献还是非常之少的。于是,在“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论调。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阶段,“走出去”还为时尚早,资本、技术、管理和企业化都还缺乏实力,也就是说还没有准备好,属于逆水行舟。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企业没有必要走出去,因为国内的市场已经很大了。  相似文献   

20.
政府如何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创造条件。这其中,至少有“指引方向、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指引方向政府应正确把握与企业的关系,这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战略,政府必须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志;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主体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要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妥善处理国家宏观目标与企业微观目标的关系,找到一个适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