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叶菊华 《时代经贸》2011,(18):10-10
文化产品具有很强外部性,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上。文化产品的生产外部性的主要表现是外部经济,即文化知识,信息或创意溢出;文化产品的消费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消费产生的“知识经济”效应、文化消费影响的时空性、交互性以及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作为一种产品,相比于其他市场产品,有其特殊性。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经济外部性的特性,使得景区的管理和NGO产生了内在的相关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NGO运作机制如何运用于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从而更好发挥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活动——网络消费。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消费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然而,就像大多数消费活动都具有外部性一样,网络消费也有着自己的外部性,并且由于网络消费的消费对象——网络及其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网络消费的外部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袁伟 《经济论坛》2010,(2):65-67
重要矿产资源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产业安全、国防安全或储存量特别稀少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配置方式也具有特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矿产资源除了具有矿产资源共有的稀缺性、共享性等基本属性以外,还具有特殊外部性、垄断性等特有属性,其开发利用应采取政府配置和混合配置的模式,在我国国情下政府优化配置重要矿产资源有一定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虞海侠 《生产力研究》2011,(8):163-164,169
一个产业本身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产业投融资机制的构建模式。文章通过分析指出,电影产业具有外部性以及意识形态属性,这为财政资金的介入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电影产品存在规模经济以及文化折扣的特点使得拥有广阔的潜在观影市场的中国电影产业成为了有望获取可观商业回报的投资对象,由此,文章得出了财政资助与商业投融资方式应该同时成为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现今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一项重要的软实力体现。针对目前中国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边际收益低的现实,考虑以山地文化开发为基点,探索山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用文化资源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联系,使其兼备文化意识属性与商品属性。基于模块网状价值链视角展开研究,从时间、空间、产业三个维度对地方文化资源增值路径进行探析,选取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傩文化作为突破口,对文化产业进行自主正外部性发掘,以验证文化意识属性向商品属性转化的可行性,旨在发掘地方文化生产力的释放途径,推动边缘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但由于文化产业政策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政策,文化产品具有的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所显示的特性,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这种特殊性使政府介入成为有效理由,只要政府干预适当、政策设计得当,就能够低成本地有效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8.
汪颖  黄建军 《当代财经》2014,(4):98-107
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与35个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动态面板引力模型,从总类和分类两个层次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研究,尤其关注消费网络外部性和文化亲近所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品消费网络外部性会通过消费偏好外溢、知识和文化外溢促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而文化亲近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因不同的文化产品类别而有不同。因此,通过研发补贴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创新和出口,对不同文化产品出口进行分类政策指导,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开放促发展,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西部和东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文化产业类别的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同的促进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产业集聚主要基于外部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MAR外部性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产品在消费后阶段被消费者废弃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即废弃产品问题,它主要源于产品自身承载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具有潜在的致污能力.依据外部性理论分析,废弃产品问题实质上是一种环境负外部性问题,既包括消费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也包括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但主要是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延伸责任作为生产者从佑无到有的一项延伸义务,是生产者环境保护义务的新增,并将内化为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对废弃产品的生产负外部性的政府管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成为废弃产品的生产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