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字的故事     
卫汉青  王复羊 《中关村》2006,(4):103-105
今年是上个世纪的十年“文革”浩劫肇始40周年和结束30周年。一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无法背叛自己的良知。另一位伟人说过“读史可以知兴替。”“文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内容最丰富、最离奇的一章。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常回首看看,温故而知新,珍惜和发展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诚邀各界人士往事今说,为本刊继续开张的“文革博物馆”馈赠断片残页。  相似文献   

2.
教点文化     
韩永飞 《中关村》2010,(4):95-95
学校是学术和文化的殿堂。有几个不诚心的朝拜者也不怪,但大批的拜金者占据殿堂就值得深思了。  相似文献   

3.
张越 《中关村》2013,(10):118-119
御仙都中国皇家菜博物馆是世界了解中国皇家菜文化的"大窗口"和优质服务百姓大众的"大厨房",它引领您走进美仑美奂皇家般的殿堂,在声、光、电展现的皇家菜历史长廊中穿越。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08,(8):110-113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辈年轻时当作座右铭的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直以为是列宁的原话,近读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才知道这句话在《列宁全集》里是找不到的。根据于老的考证,这话出自苏联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里面的一句台词,  相似文献   

5.
刘合心 《中关村》2006,(11):116-117
每次从襄汾县丁村回来,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我为那古老的民居所激动,我为那展示晋南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所激动,我更为那古老的丁村人以及丁村人创造的丁村文化所激动。好长时间以来,我回味观览的景况,翻阅找到的资料,一次又一次神游在历史文化的空间。如今,丁村人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走进历史的殿堂,你可以依次观瞻到人类的进步:从早期蓝田猿人,到北京猿人,再到中期的丁村人,继而到晚期的山顶洞人,一脉相承,薪水相传,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逐渐演进成长起来。因而,为我们悠久的历史而自豪、而骄傲,不知不觉平添了为振兴祖国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9,(7):30-46
王鲁湘:欢迎走进海淀文化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文化的殿堂。当然这个不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开场白,而是2009海淀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场白,作为第六届海淀文化节的主打项目,以“城市·文化·对策”为主题的“2009海淀国际文化论坛”欢迎各位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中关村》2003,(1):69-71
大学,诞生800多年来,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享有崇高地位。首先,大学是自由的王国。如果说现代大学的起源可以以巴黎大学的建立为标志,那么巴黎大学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寻求自由、实现自治。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周围讲学的一些教师和学生,或许是感到“西岱岛”的窄小,或许不堪忍受主教的严密监视,总是跨越塞纳河到左岸开展学术讨论。最初,不过是单纯的学者们的集合,并无正式的组织机构,后来发展成一个团体:“巴黎教师学生团体”(universitas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parisiensum)。“universitas”为拉丁文,含有“协会”,“团体”,“联合会”等义,亦为西文“大学”一词的起源。从那时起,大学学者们不懈的追求便是学术自由。其次,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大学自  相似文献   

8.
曾飙 《中关村》2011,(8):87-89
默多克遭遇到重大危机,这也是英国政治和媒体关系的危机。 记得BBC前政治主编安德鲁·马尔(AndrewMarr)曾经在回忆录《我的买卖》(MyTrade)中说,作为记者,要学会恰当地背叛自己的采访对象。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的理念,更加前卫,如果采访对象不给你采访和背叛的机会,那就直接去进攻,比如使用窃听手段。  相似文献   

9.
关村 《中关村》2004,(6):90-90
“往事并非如烟”。“忆往昔”,亦并非“峥嵘岁月稠”。《中关村·往事今说》栏目的开设,旨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经历过“反右”、“文革”等政治劫难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抒愤懑的忆旧讲台,同时给后人“买一张旧船票”, 感悟人在旅途的宝贵经验。一位伟大的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背叛自己的良知。还有一位伟大的人说过,“读史可以知兴替。”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在诚挚的真情告白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罢!尽管味道是苦涩的。  相似文献   

10.
"老鼠会"也IT     
说到"上线"、"下线",谁都明白是传销,也就是常说的"老鼠会".一个老鼠跟另一个老鼠说,给你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现在,老鼠会也IT了.前不久,我的电子信箱里就收到了这样一个老鼠信息:  相似文献   

11.
张越 《中关村》2013,(4):112-114
当设计师与体育相遇将撞出什么火花?百绘创景创始人李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运动+设计=体育景观。中关村768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年一度的篮球赛在"村儿"里是出了名的。而几年下来,768里的设计师们似乎上了瘾,其中最疯狂的皮卡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皮卡队是园区的进驻企业北京百绘创景景观设计事务所组建的球队。2011年,皮卡队刚成立的时候,首任队长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儿,热爱体育。队员老李(百绘创景创始人李飞)、小亓、谷嘉、王季、兵兵,还有几个外援(当时联赛管得不严)。当年拿了个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需要汽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顾武  曾颖 《中关村》2004,(12):36-36
中国的汽车文化其实是个意外的文化,过去20年前中国人开始有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的梦想的时候,首先是"居者有其屋",所以很多电影里表现没有房子的痛苦。住房是很重要的。那时候大家没有想到汽车是自己可以消费的东西,不是日常生活的文化,所以那时候讲到美国是一个汽车的国家,大家都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在中国的情况下没有这个梦想,就是说汽车不是大家梦想的东西,在梦想里也没有。中国20年前,很多电影里讲的都是要有住房,几家人挤在一起,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汽车。中国第一波的革命是"居者有其屋",这个在近10年来有了非常大的体现。但是,现在大家有…  相似文献   

13.
王鲁湘 《中关村》2011,(5):102-102
狗最通人性。它居然能对人类表现出几乎所有积极的仁慈的情感和行为。它是这个冷漠寡情社会中一切孤独者绝对不会背叛、永远生死相随的益友。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11,(12):12-13
钱学森教授作为"思想者"为祖国奉献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想起钱老晚年曾说过的一席话,大意是:"关于‘两弹一星’的科学与技术,我在美国时就都掌握了。  相似文献   

15.
中药浅谈     
冯新生 《中关村》2005,(5):118-119
幼时,有首唐诗曾深深打动了我,诗情画意有时竟飘入梦境。这是首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铺叙了山、松、云、药,几句问答,涵盖了远离尘世喧器的超逸与寻师不遇的惆怅。此诗飘缈得令我懒得查记作者大名,只想让诗的“大写意”融入心境,于不精彩的日子里添几许轻松。此诗是这样写的:松  相似文献   

16.
萧惑之 《中关村》2007,(3):106-109
《现代化的陷阱》是经济学家何清涟教授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专著,10年前问世之初,曾是一部引发争议的热销书,赞同者和反对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有一点却没有疑义,那就是这本书采用资料的依据公正、翔实,事实准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如何,这种争论都应该说是在中国改革大潮中难能可贵的思想交锋,有益无害。“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祁建 《中关村》2016,(4):113
老修理工曾是胡同里的一道风景,而随着城市文化的演变,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磨剪子,呛菜刀——"、"锔锅锔碗——"、"箍筲——箍筲——"……早年间胡同里修理工手艺人的吆喝声,是一曲令人回味绵长的胡同交响曲。可时光倒退到几十年前,他们一边推着小车走街串巷,一边吆喝着,曾是胡同里的一道风景,而随着城市文化的演变,这些修理工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城市巨变使  相似文献   

18.
微语录     
《中关村》2014,(3):99-99
“只是要上天还留你在人间,是因为你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在整个人生中只有能力、智慧、真理是我一生的财富、一生的追求。金钱、权力等等都是你的真理、智慧、能力的派生物而已。”  相似文献   

19.
毛志成 《中关村》2010,(9):87-87
中国的种种资源,在世界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太多太多了!粗略地数一数,都可以使世界仰视。比如:历史资源、政治资源、人才资源、理论资源、经济资源、本领资源、疆域资源、民族精神资源、道德资源、意志资源。上述的资源,是中国的财富和至宝。在认识上任何的背叛和淡漠,都是最大的错误和失实。  相似文献   

20.
沈独 《中关村》2004,(4):58-59
大约是在30年前,英国学者舒马赫的经济著作《小的是美好的》问世。一时间“洛阳纸贵”,6年里再版了12次,成为一部风靡世界的畅销书。作者在书里切中要害地批判道,发展经济盲目追求“大”,结果导致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作者疾呼:如果我们滥用石油一类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会威胁文明;如果我们糟蹋周围的自然环境,就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于是作者大力倡导新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因之舒马赫先生“小的是美好的”这一发展经济的理念多为后人认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