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贸易救济措施已经成为各国保护各国国内相关产业、应付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反倾销的使用愈加频繁,然而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实施将引发特殊的经济效应.主要分析了反倾销贸易救济的贸易转移效应、限制效应,调整效应等.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使用非常频繁.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中国屡受反倾销之害.反倾销不仅是一场法律战,还是一场会计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反倾销会计支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得各国纷纷出台措施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已演变成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近期涉及贸易摩擦方面的案子特别多,这也可能是遭受贸易摩擦最严重的时期,使得中国成为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受害者。从以往反倾销应诉的经验来看,应诉反倾销需要有一个反倾销会计的支持系统,本文着眼于目前严峻的对华反倾销形势,分析了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作用内容、环节、关键点,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应诉反倾销的会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欧盟对中国输欧产品频繁使用反倾销等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有关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欧盟反倾销的独特之处,争取相关的进口商、消费者等利益集团的支持,在反倾销应诉中赢得有利地位。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加拿大190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倾销法。随着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这一合法而又隐蔽的保护工具成为各田保护国内产业的惯用手段,全球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多。 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纳提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各  相似文献   

5.
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得各国纷纷出台措施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已演变成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近期涉及贸易摩擦方面的案子特别多,这也可能是遭受贸易摩擦最严重的时期,使得中国成为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受害者.从以往反倾销应诉的经验来看,应诉反倾销需要有一个反倾销会计的支持系统,本文着眼于目前严峻的对华反倾销形势,分析了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作用内容、环节、关键点,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应诉反倾销的会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0世纪初,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倾销 (dumping)行为,刚刚冒头就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重视和反对。经过 1948年 1月 1日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 1994年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反倾销协定等一系列文本,如今,反倾销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这虽然对维护国际上正常贸易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也应当看到这一条款常常被滥用,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白手套”。  自 1904年加拿大针对美国低价销往本国的钢材制定并实施反倾销法以来,各国相继进行了反倾销立法和实践。  反倾销阴霾 为啥老缠着中国企业  自 19…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使用非常频繁.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中国屡受反倾销之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企业或相关产业很难提供反倾销应诉所需要的会计、财务方面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芳 《企业经济》2005,1(7):14-15
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的反倾销期终复审条款旨在限制当前世界各国滥用反倾销措施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际情况,将反倾销措施限定为一项短期的贸易补救措施。在不违背世贸组织协议的前提下,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可以自由地对其有关期终复审的国内法进行构建。本文着重对美国反倾销期终复审的国内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美国反倾销期终复审的国内法存在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因反倾销而引起的贸易纠纷一直在各种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频繁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表面上是各国之间就是否存在倾销、是否应当采取反倾销措施以及有关反倾销措施是否得当发生的争议,但其深层原因却是各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成员方用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抵制进口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政手段之一。反倾销措施具有形式合法、较易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并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部门的利益。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由于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是最多的国家。从1979年6月欧共体对我国糖精钠和1980年美国对我国薄荷醇投诉反倾销以来,截至2001年3月底,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22起,涉及到化工、轻防、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产品,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各国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日益加剧,韩国为保护本国贸易也频繁对外发起反倾销。1995年至2008年,韩国共对全球发起了1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排名靠前的WTO成员国为中国(23)、日本(14)、美国(13)、印度尼西亚(6),可以看出,韩国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数量远超过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贸易竞争力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反倾销涉案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趋势,阐明了不同行业中反倾销不同裁决结果的贸易救济效果,进而为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合理使用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下,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又开始重启贸易保护。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这轮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深受其害,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牺牲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采取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反倾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从当前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分析,总结出若干应对反倾销的方法和策略,力求将遭受反倾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以维护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使用,其原因在于该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又能为本国进口竞争产业提供保护。文章建议从健全产业预警机制,调整吸引外资政策,以及贯彻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来增强我国反倾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许可的产业损害救济措施,但目前已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增加,我国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反倾销威胁。我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认真分析其成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持我国外贸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影响日趋严重1.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据世贸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年均6.5起,90年代猛增至年均30.5起,2001年达到创记录的67起。截至目前,国外对我国共实施了552起反倾销,案件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量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6…  相似文献   

16.
竞争激烈的世界贸易体系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其明显的比较优势赢得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从各国保护本国民族工业角度出发,我国产品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致使我国企业损失惨重,我国已成为被提起反倾销案件的最大受害国。文章从反倾销会计中成本追溯方面探讨如何发挥会计在应对国际反倾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倾销和反倾销概念的论述,说明我国目前易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概况,并指出其易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包括:(1)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与各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拌而行;(3)不少企业消极应对反倾销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反倾销的发生;(4)商品结构不合理;(5)国际营销战略观念不到位;(6)新兴大国与既定规则的碰撞。  相似文献   

18.
作为WTO允许的三大贸易补救措施之一——反倾销,是当前世界各国为规范贸易秩序、抵挡不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企业利益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人全球市场,作为目前世界排名居前列的世界贸易大国,遭遇到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国际贸易摩擦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题记:国际反倾销在70年代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各国关税还比较高,并存在大量配额限制进口。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出口额很小,偶尔个别反倾销案子不会影响总体出口水平。随着关税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尤其是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的限制使用,反倾销措施被各国普遍采用。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已经开始跻身世界贸易大国,1993年中国遭到反倾销案45例,达到全球的15%,1996年43例,达到全球的19.4%。也就是说,全球反倾销案例中,每5个案例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的,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中,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提出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