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按汇率计算,已达到1000美元。按购买力计算大约为3000—4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众多学者综合上述四项指标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未来二十年。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得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难得的机遇;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化和尖锐化,也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会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计算农业从业人员和当前农业生产所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之间的差距,估算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分析了其结构。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大约剩余1.1亿,其中,40岁以上的占50%,女性占55.37%,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42.96%。中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已难以满足当前非农产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产业对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作用比较研究发现,长期而言,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抑制作用,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短期来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比率抑制了农业发展且幅度较大;金融经营效率、金融产出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作用较弱。相比而言,金融规模、金融产出率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金融经营效率、金融结构比率对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弱。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金融产业应该兼顾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和内容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当代中国的改革大业考虑,应当抛弃维护二元结构大前提的指导思想,代之以走出二元,拆除城乡壁垒的指导思想。《试论目前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深层矛盾》一文,作者认为农产品需求超前与供给不足,只是农业与非农产业问矛盾的表层反应,而真正引发这种表象的深层矛盾,乃是资源要素在产业间的不良流动和配置问题。其根本症结是受强化的二元结构。要消除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问的供求断裂,就必须从弱化二元经济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综合发展,这一目标触及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两难问题:农业自身的特点和家庭的天然功能决定了农业最适合于家庭经营,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受耕地资源限制必须使大批农民由农业进入非农产业;非农产业的产业结构特点则要求弱化论理亲缘关系,突出经济关系的刺激和约束作用。组织机制如何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使农民在有效选择中完成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转化,如何使进入非农产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中国农业建设成就与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非农产业,加大智力投入,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等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用地扩张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动态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剩余劳力流向非农产业。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工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见表1)。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IO.64%上升到15.39%。第二阶段:1958年~196o年,为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引发的超速城镇化阶…  相似文献   

8.
合阳县农村39.3万人口中有20万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劳动力10万余人,大约1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除常年有2万人在当地或本县境内从事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外,大约有8万多人可供输出,且每年呈增长趋势。1998年以来,全县年均有3万多人外出务工,累计达17.5万人次,总收入在8亿元以上。2003年尽管受“非典”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高上海都市型农业效益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业经营行为基本上应由利润目标来决定,经营农业的比较利益要求逐步同其他产业大致持平。当非农产业的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农业时,经营者把要素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则在情理之中。因此,在上海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战略目标迈进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赵鸣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承受的市场风险更大;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转向非农产业,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经营规模太小,不适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生产三要素非农化失调推进剖析尚启君农业生产三要素协调非农化:理论分析现代经济发展,发韧于传统农业生产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间非农产业流动;换言之,农业生产要素在非农业的新兴产业中重新配置和定位。这是任何国家在告别传统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12.
土地·公平·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公平·效率清华大学文学院秦晖过去人们常说: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如今中国不仅二、三产业比重已远远超过了农业,就是对“农村”、“农民”而言非农产业产值也已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即种植业。“土里刨食”和“食为...  相似文献   

13.
以306户家户为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及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类型状态、范围等状况;对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之间劳动力结构配置,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劳动力素质配置,劳动力行业结构区域性等作出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与其他非农产业的关系上,农业是基础,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大量原料、劳动力、资金及市场。在经济发展日趋集约化的今天,农业也有一个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这其实是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如何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和实现这一转变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为主线,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二律背反(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正、负”效应并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方面发展了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农村经济单一发展的格局,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及意识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负效应”也显露出来:(1)...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生产三要素非农化失调推进剖析尚启君一、农业生产三要素协调非农化:理论分析现代经济发展.发韧于传统农业生产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向非农产业流动;换言之,农业生产要素在非农业的新兴产业中重新配置和定位。这是任何国家在告别传统农业文明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几年来政府工作的重点。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得到普遍认可的方法主要有: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等。这些方法无不与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解决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就能从根本上实现了上述三个方法所提出的目标。本文分别对上述农民增收办法中涉及到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进行探讨。从宏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土地在不同用途间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总体最优、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过程中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合理配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的途径和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粮食安全与湖北农民增收的9项措施:一是统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二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处理好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三是切实保护好耕地,四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五是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六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七是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八是挖掘资源潜力,九是加强政府在粮食安全中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