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互惠理论视角,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并据此构建理论模型,最后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344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各个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市场责任、公共责任、员工责任;员工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该研究一方面可以为企业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影响和促进组织公民行为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考察员工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基于员工信任视角在理论上拓展和完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企业并不能单纯作为经济个体存在,而应平衡其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对其公民身份的明确和具体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基于维护利益共同体的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基于维护组织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其社会资本的需要。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的企业而言,必须认真的看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将其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涉农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在三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公民行为与公司治理及财务业绩进行相关分析,并构建相关计量模型和实现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特征、企业规模越大、财务业绩的提升与企业社会贡献率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有利于企业公民行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强制保险是国家对特定对象以法令形式规定其必须参加的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作为强制险的一种,是社会公益性很强的险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外交强险的立法经验和实践,对我国实行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对制度的功能定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认为,中国企业高度认同企业应有社会责任,并以多种形式承担社会责任,也开始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但同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公关手段,甚至等同于慈善捐赠,社会责任实践的动力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特征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商业道德建设,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改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经济功能观经历了从古典观到社会责任观和公民责任观的发展演变过程,该过程也是公众企业社会经济功能预期不断累加和多元化的过程。古典观单纯强调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观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公民责任观赋予企业政治行动主体身份。这三种观点并非相互排斥和对立,稍后形成的社会责任观与公民责任观是对古典观的修正和扩展。企业和公共管理部门应关注和回应企业社会经济功能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加强商业道德规范建设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假冒伪劣商品。因为商业道德规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倡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正确的荣辱观、积极的竞争观。通过政府的重视,企业加强以商业道德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健全法律,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商业道德观教育,从而从根本上抑制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搅乱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还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企业利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同样,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会公民的支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9.
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正在从多个维度重新塑造全球企业行为的评价体系,一个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看法,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管理者容易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冲击公众对于社会安全的信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可能的管理者,应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安排行之有效的管理者社会责任观的教育以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商业道德呢?文章在回顾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工商管理大学生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建立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产品质量、供货期等要求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和最平常的标准,而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在诸如生产安全性、商业道德、生态保护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挖掘。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中国的企业是否应该去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发展究竟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欲从企业的经济利益、伦理道德、法律监督、贸易壁垒等方面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既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理念的体现,也是企业"经济德性"的实现形式。企业慈善文化的困境在于企业慈善理念的缺位、长期慈善战略规划的缺乏和良好人文制度环境的缺乏。企业慈善文化的构建需要加强企业慈善理念的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公民"理念;培育企业慈善内驱力、将慈善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及社会要培育有利于企业慈善文化发展的社会文化及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企业是一种以商业的手段来达到公益目的的新型组织形态,具有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重属性,它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商业模式是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一般企业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社会企业特征属性,从价值角度构建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以期为我国社会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捐赠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我国关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如果能够系统筹划捐赠方式与捐赠资产种类,必将有助于企业在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也取得可观的税务筹划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出发,以文化创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11年文化创意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应用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二者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具体来看,企业承担股东和消费者的责任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公益性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短期效益有负的影响,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公益性的社会活动能逐步提高其声誉和品牌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7.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同时.还面临着社会资本逐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冲突。为了实现逐利性与公益性的共生.应引入跨越营利与非营利二分法的社会企业理念.以民办低收益医疗机构代替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保留税收优惠的同时允许较低的利润分配。据此,应建立患者利益报告制度、红利上限制度、资产锁定制度、多元参与式治理机制和独立规制机构。  相似文献   

18.
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流通设施,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为顺应“互联网+流通”发展趋势,国际通行做法是在将传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物流中心等纳入基础设施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公共信用平台、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效用模型和博弈模型及其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应重视并改进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机制,提高实际运营主体投机取巧的成本,完善考核、奖惩等机制,以提升流通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履行公益性承诺的意愿;而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消费者社群等亦是重要监督力量。优化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供给的现实路径包括: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支持效果,分类、规范推进公私伙伴关系共建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建立健全地区规划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坤 《新智慧》2008,(8):25-26
本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相关优惠政策,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公益性捐赠中如何从捐赠方式、捐赠内容等方面开展纳税筹划,并指出企业公益性捐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瑾 《现代经济》2007,6(9):68-70
公民社会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分离的必然产物,它对推进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公民社会还处于发育期。本文主要从公民社会的模式、结构、动力、主体、基础和时序等方面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构建公民社会必须排除的三种错误倾向,以期使中国公民社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能够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