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程 《中国经贸》2010,(8):172-172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出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等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本文就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排头兵,率先发起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研究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发现了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少、农户受教育水平低、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地规整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实行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福利化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当前土地承包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平均分地”为特征的生产责任制,渐渐显露了其内在的“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下降,已经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如此,便会引起思想的混乱,甚至社会的混乱。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的土地承包制度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制约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按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研究农地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农村城市化的需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更好地解决政府所关心的“三农”问题,更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的竞争力;更好地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此,未来的立法中应增加农村土地流转权。  相似文献   

6.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更好地适应农村城市化的需要和解决"三农"问题,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的竞争力,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推行已近4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前,在襄阳市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生产和农业集体水利设施失效的矛盾,农村土地条块分割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大都可以通过推动农地流转,适度扩大农地规模来解决。襄阳市的农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当在政策支持、推动中介组织建立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快本地农地流转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础的财产制度,"三农"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家庭责任制的土地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小规模的、零碎的土地承包现状,迫切需要加大土地流转的步幅.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农村改革.在此形势下,文章以安徽省固镇县及任桥镇的土地流转为例,针对目前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农地产权的问题以及合约的表现形式和农地流转效率低下等,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如完善土地产权关系、科学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  相似文献   

9.
马亚丽 《魅力中国》2013,(28):12-12
所谓的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不改变农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农户对农地使用权或经营权的转让或流通。包括农户之间自发的农村土地流转,农户和集体之间的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户和相关农业公司之间的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六种:转让、转包、互换、  相似文献   

10.
林柯  火召前 《乡镇经济》2008,24(1):31-35
“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我国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羁绊,除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地矛盾等诸多制约因素外,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之间的辨证关系看,其根源是没能切实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文章从考察农地使用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入手,就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只是解决了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要想使更多的农民致富,还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而这首先需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本文就此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及如何使之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北方经济》2006,(7):46-48
本文把西方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农村土地制度入手。对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这三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效率进行经济学分析解释,引出生产要素市场化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正在全国推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其核心是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流转农地经营权虽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该制度的运行则可能会带来产业、市场、社会等风险,最终危及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做好"三权分置"制度风险的法治防范,从构建农地流转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放活农地市场,确保农地"三权分置"落实和农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承包制也带来了土地切块划小,经营分散,土地流转困难,扩张和规模经营的动机被抑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承包制初期并不凸显,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并相应地带动了土地流转。在有些发达地区农村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土地市场.但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的土地流转存在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韩淑梅 《中国经贸》2013,(22):127-127
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客观选择,它在维持原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使农村土地使用权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弥补了分散经营的缺陷,挖掘土地潜在的利润。同时只有土地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自身的使用效益和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薛臻 《乡镇经济》2002,(12):14-1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稳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建国以来,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极大地激活和释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苏州广大农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涌现了许多好的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式,土地流转正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热点。一、当前土地流转的状况1.面广量大。苏州很早就进行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探索,在全国刚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部分…  相似文献   

17.
廖丹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4):14-16,38
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农地刺度,因其产权的不完整已经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经济增收带来了巨大的制度障碍。如何完善农户的土地权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将农地作为农户手中的资本,才能凸显农地的资本价值,这是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长治久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晓明 《发展》2002,(4):55-57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地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地制度的成功创新,它既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又与市场经济相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坚持稳定并不能一概否认它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贡献与缺陷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实现了我国农地制度由强制性向诱导性的重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农业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是目前不断探索的重要话题,农村空心村现象、大片耕地撂荒、农民收入偏低等农村面临的严峻形势困扰着每一个农业工作者,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以处理日趋复杂的土地问题,各地相继开展土地银行试点工作,农地流转从自发阶段逐步步入规范化。文章在研究农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从临颍县实际情况出发,详细介绍当地土地银行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尽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建立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制。本文拟从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农民再就业促进制度、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3个层面来构建农村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