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俄航天署计划建造新的轨道空间站,用于替换退役后的国际空间站。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在技术能力方面能够超期服役至2020年,在其结束服役期前需要建造用于替换的轨道空间站。新的轨道站将同国际空间站一样成为科学试验基地,此外它还将扮演“太空组装车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宣布,2009年俄罗斯将大幅增加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航天器的次数,4艘“联盟”号载人宇宙飞船和5艘“进步”号运载飞船将进入轨道。之所以制订如此紧张的工作计划,是因为俄计划在2009年春天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人员由3人增加到6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系统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不向外界释放反应能的航天发动机。这种新式发动机使用液体或固体工作介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吸收很少的外部能量,内部的工作介质即可以一种类似陆龙卷的轨道方式运动,由此产生一种特别的力学效应,发动机因此产生一定推力。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并不向外界释放反应能。这种超低能耗发动机可以工作15年时间,其最长工作寿命约为30万次。发动机所需电能将由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如果这种发动机被装备在卫星上,借助卫星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发动机可以通过多次点火产生100千克的牵引力并持续工作20分钟,可以将卫星轨道提高2公里。这种发动机属于环境清洁型发动机,除了可以用于调整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轨道,还可用于飞机及地面各种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4.
太空机器人     
林德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08,(21):45-45
日前,从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传出好消息,中国自行研制的太空机器人正日趋"成熟"。该中心正在向国际空间站申请"上岗证",打算送它到国际空间站"打工"。  相似文献   

5.
人·事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13,(10):15-15
8月19日,印度“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计划(GSLV)在发射数分钟前因燃料泄露被推迟到今年12月,标志着印度航天领域的又一次挫折。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印度航天项目依然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中国却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官员近日称,由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人数将按计划增加,俄罗斯可能于2010 年停止向空间站运送太空游客。俄联邦航天署署长阿纳托利 佩尔米诺夫说,俄罗斯现阶段不会停止运送太空游客上天,"但自2010 年开始,困难将出现,这源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数量将按计划增加到6 ~ 9 人"。俄罗斯于2001 年起运送太空游客至国际空间站,迄今已有5 名太空游客实现梦想。第6 位游客将是美国电脑游戏领域企业家理查德 加里奥特。俄新社说,太空游客此前每人需支付约2000 万美元费用。而俄罗斯航天部门说,这一价格今后可能会增加至每人2500 万美元。近年,俄罗斯不断加大对发展航空项目的重视。前不久,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 普京在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俄罗斯的航天业不能再靠吃老本生存下去。为避免沦为"航天马车夫",俄罗斯需发展更加雄心勃勃的航天项目。(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空间技术一般说来有三大主要的研究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第二个领域是载人航天,第三个领域是深空探测。在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领域,我国经过3O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基本具备了不同轨道、不同功能的多种应用卫星,但是这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发空间资源、服务地球人类的要求。而载人航天是人类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活动的往返飞行。载人航天主要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05,(4):63-63
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于2005年3月28日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在空间站外安装了保证欧洲ATV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的装置,并向太空释放了一颗俄罗斯制造的试验性微型卫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近日在北京发布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数据免费发放政策。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将于2007年发射,03、04星研制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各项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至后续5年内,我国将发射除海洋和气象卫星外的18颗陆地观测卫星。   这18颗陆地观测卫星,包括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小卫星等,将与气象卫星系列和海洋卫星系列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中国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航天远洋测量船队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走过30年光辉历程,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从航天器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测控等6大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远洋测控之路。  相似文献   

12.
四、"跳楼"拍卖,超期服役为了说明宇宙空间站的工程量和资源投入规模,不妨先介绍一下世界发展空间站的情况。从1971年4月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到现在,美苏共把9个空间站(其中,美国仅有1个)送上了太空,目前还正在建造国际空间站。从总体结构上讲,它们可分为单模块和多模块组合式两大类。前者是指用运载火箭一次就能送入太空轨道运行的空间站,后者是指由多次运送到轨道上的空间站单元或组合件组装而成,即由多个舱段或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的空间站。单模块或称单一式空间站具有所用硬件少、技术简单和不需要宇航员出舱等优点,因而早期的空间站都采用这类构型,它包括苏联的"礼炮-1-7"号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工程各大系统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天宫一号”重约8.5吨。主要任务是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4.
GPS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译作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最终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它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已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通讯气象、资源勘探、海洋捕捞等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人类就是乘坐它们摘星揽月的。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开创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8年之后的7月20日,不甘落后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着“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登上月球,人类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取得重大突破。载人飞船独立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如同人类沟通太空的渡船。它能够与空间站或者是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但是,飞船容积小,所载消耗性物资有限,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所以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应用卫星,其中“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即将投入使用,成为中国应用卫星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中国正改进、完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批更先进、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可满足国内外不同应用卫星发射要求。“长征三号乙”捆绑式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四点六吨,其低轨道运载能力约十二吨。“长征一号丁”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刚刚发射成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使中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二点五吨,一些重大的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还重点建立覆盖全国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快速定位系统、卫星专用数据信息系统等各类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为通信、广播、教育、气象、资源勘探、海洋利用、地图测绘、导航定位、交通调度、  相似文献   

17.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12):10-11
俄罗斯航天兵11月18日凌晨发射一枚"质子-M"运载火箭,将一颗欧洲"天狼星-4"通信卫星送入太空。火箭于莫斯科时间18日1时40分(北京时间6时40分)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发射9小时13分钟之后,其推进器将与重达4400公斤的"天狼星-4"卫星分离,之后卫星将借助自身的推进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狼星-4"通信卫星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为瑞典一家卫星运营商所有。进入轨道后,这颗卫星可以为欧洲和北非的客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该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此次发射所用的"质子-M"运载火箭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生产,为改进型三级液体燃料重型火箭。(新华社北京信息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一、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90%以上,它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最主要的工具。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工程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卫星,重点研制各类应用卫星,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70年),卫星工程的技  相似文献   

20.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其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而令人神往,自治州府西昌更是以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对外发射商业卫星闻名遐迩。就在这片热土上,五年前悄然诞生了以生产芦荟为开发原料的绿色保健品、绿色护肤品和绿色药品为主业的凉山州天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给凉山人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采访中,董事长刘灿告诉记者,公司从1995年投入芦荟种植及芦荟制成品的研制和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