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HP滤波和时间趋势剔除技术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对数序列(季度)进行了长期趋势的剥离,得到了反映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成分;区分了关于经济周期的两种类型的非对称:深度型(DEEP)非对称和陡峭型(STEEP)非对称;利用Sichel(1993)提出的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检验方法,对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非对称性的检验,结果发现了实际GDP(对数)等经济变量中周期性非对称的证据.实际GDP(对数)序列出现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研究表明价格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非对称性调整,而价格的非对称性调整会导致对社会资源的非对称配置,进而导致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吕东锴  蒋先玲  张婷 《技术经济》2013,(2):97-103,131
利用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月度数据,采用月调整组合方式,分别利用双变量T检验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中"价格异象"的存在性,利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了价格异象不属于小公司异象,利用Tobit模型研究个人投资者持股的决定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数,分析投资者情绪、卖空障碍与价格异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股票价格越低,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投资者情绪和卖空障碍是导致价格异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2015年月度价格数据,借助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国内外粮价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研究表明: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国内外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国际稻谷价格变动的45.1%、玉米价格变动的52.8%、大豆价格变动的67.6%会分别传导到国内市场,但短期内只有稻谷国际价格的变动会迅速传导到国内市场.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当国际价格下降时,减少50%偏差玉米和大豆分别需要20.1个月和15.1个月,但价格上升时长期调整速度则不显著.为了降低国内粮价波动及国际市场的影响,需要从价格、成本及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国内粮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动量一致门限自回归等非线性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指数现货价格传导的门限非对称机制展开研究,并构建门限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基于长期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对期现价格的引导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期现价格存在显著的门限协整关系,其价格调整机制具有非对称性和动量趋势,相对于负向冲击,正向冲击对系统的影响更具持久性;短期内,期现价格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相互引导,但长期内,指数现货为弱外生变量,只存在指数现货到期货的长期因果联系,指数现货处于长期价格发现的中心地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目前仍未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VECM)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加速和减速阶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策监管下的新股增发与股市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人骥  刘春江 《财经研究》2005,31(6):120-131
文章选取增发公司样本,利用多种方法对增发事件重要日期逐一考察,获得增发新股存在负价格效应的最终结论.根据证监会对增发政策的规定,文章选取增发数量、现金流量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变量,考察其与超额报酬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现金流量增长率与超额报酬正相关,支持信息非对称假说.此外,文章对交易量进行检验,发现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对中国国内商品价格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加深,而对外贸易目前正是实现这一互动的主要途径。中国学者也曾对此作过相关研究,但他们的研究有的仅局限于对外贸易的某个方面,有的年代较远,与中国的现状难免有所偏差。本文从对外贸易这一层面出发,具体从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其与国内物价的关系,得出了“对外贸易主要通过价格传递途径对国内商品价格产生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通缩出口”论的真伪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中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 ,通过考察中、日、美三国间进出口价格的相互影响来检验是否存在所谓中国“通缩出口”的现象。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稳健性 (Robustness) ,论文除了保留自己前期研究方法上的特色以外 ,还根据结构变化检验 (ChowTest)的结果 ,将上述这些方法分阶段运用 ,同时 ,又进一步利用体系转换模型 (RegimeSwitchingModel)来考察受货币政策影响的三种价格环境的制约作用。另外 ,对冲击反应函数 (VMA)又做了因素确定的方差分解 (VarianceDecomposition) ,从而使得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特征被揭示得更为明显和更为充分。最后 ,文章得出了两个重要的政策含义 :首先 ,中国“通缩出口”论是基于传统的“支出转移效应”的宏观分析视角 ,忽略了进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 (PTM)等微观要素 ,所以 ,这种主张不符合现实情况。其次 ,一国可以通过稳定国内的物价环境来制约汇率和外国价格的传递效应 (Taylor’sRule) ,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观层面的集群非对称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关系,构建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可信承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企业层面的承诺可信问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价格偏离承诺价格的波动幅度对企业双方承诺可信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波动幅度超越一定界限,承诺将会变得不可信。而且,市场价格偏离承诺价格的波动幅度期望值、关系资本投入、交易费用节省以及预期合作得益等因素对企业双方承诺可信度具有重要影响,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承诺可信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探究许多非对称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农户与龙头企业以及其它类型主体之间的承诺可信问题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价格的相关理论及其市场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格的相关理论包括:价格本质、价格形成决定因素、价格变动内部决定因素、价格构成及其运动、价格形成与价格变动等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理论组成部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为判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为提供了理论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杜运苏 《经济问题探索》2014,(5):134-138,169
汇率传递是汇率变动与其经济影响的中间环节。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大小。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一位数基础上,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和协整研究了2005年新一轮汇改后中国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价格在长期内存在明显的不完传递现象,传递弹性略大于0.5。此外,传递弹性在不同产品间差别较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产品,转嫁人民币升值成本的能力也较强,其传递弹性比较大。这些结论为人民币汇率体制进一步改革以及稳定出口增长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中国航空货运,建立航空顾客价值的决定因素与动态性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其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因素和便捷性因素是影响货运顾客价值的核心要素,价格因素已退之其次,而且来自竞争者、服务商、顾客、宏观环境的变化都对顾客价值动态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关于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首先运用GARCH模型,研究了美国的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并量化生成了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序列;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短期国际资本能否作为一种渠道,将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传递到中国股票市场;最后选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性指标、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与外汇储备占比指标、中美股市收益率差指标等来构建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TARCH模型,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且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股市具有明显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热点问题,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其稳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本文以长春市商品房价格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需求、供给和政策三个方面对影响房价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相关变量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剔除,最后得出年末人口和商品房竣工面积是影响长春市商品房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所得结论提出调控商品房价格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传递效应:中国的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NOEM),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内生货币政策在价格传递机制中所发挥的制约作用,以此鉴别中国"通缩输出论"的真伪性。我们得到两个重要的政策结论。首先,中国"通缩输出论"的基础是传统的"支出转移效应",但忽略了进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等微观要素。这种主张不符合数据反映的现实情况。其次,一国的货币政策可以制约汇率和外国价格对本国价格的传递效应,这一特点是现有的价格传递效应理论所没有涉及的新机制,它的作用在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邵永同  高旺盛 《技术经济》2008,27(11):81-87
为研究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及此功能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对中美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传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国内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对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的反应均稍强于美国;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要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动态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争为 《经济评论》2012,(4):128-134
本文采用单方程动态分布滞后和VAR两种模型,实证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总指数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传递不完全,其动态特征为先快速完全传递,然后逐步回调,1年累积传递率约为0.5。长期的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边际成本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汇率不完全传递削弱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支出转换效应,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长期来看会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我国出口普遍选择美元计价且对出口市场依赖性强的特点使我国出口定价行为更多反映了供给而非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非常弱。  相似文献   

20.
为刻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本文引入指数平滑跃迁函数对STVAR模型进行拓展,就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当处于低增长区制时,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处于高增长区制时,只有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效应是明显的。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面,在低增长区制,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高增长区制下,利率对物价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非对称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