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璇  张旭亮 《经济地理》2015,(4):123-127
在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借助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资本劳动比指数,利用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浙江省产业横向升级和纵向升级的状况和趋势,以及两者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浙江省产业横向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在逐步增加,产业纵向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增量在减少,但总体来说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还在增加。依据动态影响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产业和人口达到平衡点后对地方劳动力需求将逐步降低。研究结论对浙江省促进产业升级、人口就业和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说明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条件下,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说明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条件下,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1990—2010年间的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就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将会对农村就业产生拉动效应,而短期则会对农村就业产生负效应。由此对短期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健康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存在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矛盾加大、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促进第二产业的强劲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新创业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等措施,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与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影响。人口结构既可能通过劳动力供给增加、优化产业集群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影响,也可能通过增加决策难度和风险强度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等产生深刻影响。要实现二者的协调互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人口干预引导机制,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是走出数据指标陷阱,从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两个角度优化性别结构;二是扬弃劳动力优势陷阱,审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三是抛开就业歧见,合理优化人口就业结构。另一方面,优化产业扶持升级机制,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产业升级发展;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三是扶持老幼服务产业,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转型有密切联系。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关系为主线,时间跨度从1979~2012年,对山西11个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得三次产业内部投入产出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大省、第一制造业大省和科教资源大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但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文章选择2001—2015年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资源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由产业结构熵数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值构成的子系统与由科技活动人员数、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和专利申请授权量构成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复合系统协调度除了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大于0.1以外,其余年份都处于0.1以下,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存在着对应的上升和降低与回归自然可承载水平的演进关系。为了从二者对应关系所处的实际状态来正确认识江苏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问题,文章依据P曲线模型理论,针对江苏省2002—2012年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强度及相应行业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存在正的红利贡献,表明了产业结构调整处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良性阶段,获取碳排放回归自然可承载水平的理性选择就是要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化中,获取更大的结构红利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