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文  李东 《技术经济》2013,32(1):106-111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脱钩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嵘  常烜钰 《经济地理》2012,32(12):34-39
选取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的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脱钩理论对西部地区1995—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碳排放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所研究年份间除1998—1999年为强脱钩,2003—2006年为扩张性负脱钩之外,其余时期均呈现为弱脱钩状态;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碳排放的减少有很大潜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弱脱钩状态下,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影响碳排放的幅度较小,在强脱钩状态下则更小,而在扩张性负脱钩时三者所占比例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弹性脱钩方法,分析了2000年~2010年间河南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笔者基于因果链分解的思想,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进行分解,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脱钩因子的影响力。结果表明:河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大多数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能耗脱钩因子的影响力总体为正向影响,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起主导作用,减排脱钩因子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运用Tapio脱钩指标,利用1995—2009年山西省五大代表性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数据,分析了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与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脱钩情况较为乐观,而第三产业的碳减排成效较差。最后以实现低碳导向型经济为出发点,针对山西的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模型,对2000—2009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脱钩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脱钩指数分解模型,对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作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未来工业脱钩发展措施的重点方向是在进一步提升能效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提升新型低碳能源的结构比重,改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河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选取1990~2012年的河北省碳排放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数据,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二者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河北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正向的均衡关系,而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两者表现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河北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速度脱钩和数量脱钩的双重视角,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中国1987—2017年制造业碳排放和制造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2016—2017年、2008—2017年均为弱脱钩状态,制造业经济和碳排放呈倒“N”型关系,2017年制造业经济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两拐点之间,未发生数量脱钩。借助“环境高山”理论可知,我国制造业处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地”,因此,政府需要做好经济和环境政策的长期攻坚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计算1980~2010年河南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对河南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证明河南省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碳排放量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河南省经济发展将面临节能减排的严峻考验,文章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2000-2015年海南省碳排放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出发,通过回归分析及其检验和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海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建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状况下,海南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推动原因,随着经济的增长,碳排放量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单位GDP碳排放逐渐降低,即碳排放增长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EKC理论和IPAT方程,分析和讨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作用有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规则的N型曲线;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目前处于脱钩、复钩交替阶段,还没有出现永久脱钩的拐点;要使河南经济保持9%的发展速度,能源利用的广义技术进步每年必须大于8.257。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1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能源消费量,运用IPCC推荐的CO2计算方法,推算了中国工业全部行业2000—2011年间的CO2排放量,通过运用Tapio脱钩指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2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加大对企业在能源技术、新能源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能源利用状况也不尽相同,本文比较研究东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采用截面样本具有垂直维度信息和时间序列样本具有水平横截面信息的面板数据模型,并引入空间效应和计量方法,理论上对低碳能源发展进行补充和完善,实践上为政府制定经济与环境相互发展的能源战略提供指导,为中国全面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这一号召之下,中部金融业的发展如何能更有效地为其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1995-200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这一研究对中部地区形成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振兴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本文选用1996—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东、中部地区存在人均碳排放EKC,而西部地区入均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第二,东、中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拐点到达的时间不同,东部地区较晚而中部地区较早,并且碳排放强度下降会促使拐点提前到达。第三,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均存在较强的排放惯性,当期经济增长会对未来几年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1],测算2000—2011年京津冀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从变动趋势、消费结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四个角度分析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京津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在12年间均呈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津冀的高排放主要是由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引起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碳汇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入视角的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基于投入视角,测算分析发现,1993年~2008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分别年均增长4.08%和2.38%;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翻耕所导致碳排放年均递增3.45%、4.65%、20%、77%、22%、38%,且区域差异特征7.4.1.0.明显。测算分析表明,1994年~2008年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扩张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以扩张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为主。从主要农业省区的脱钩弹性来看,江苏、湖北、湖南等3省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为主;山东、广西等2省以强脱钩、弱脱钩为主;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广东、四川等6省多种弹性特征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