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俞正标 《活力》2004,(8):78-78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营销是走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创新为主的道路呢?对此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2.
谁都承认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是杰出的营销高手,但是,有多少企业能够像他们那样在电视和大型的赛事中大把大把地烧钱呢?另类营销独树一帜,避开传统营销惯用技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现在,众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营销创新,并探索出了不少颇具特色全效果很好的营销之道。然而,也有一些企业,营销创机关报不走正道,反而以蒙骗和坑害消费为手段,实施有悖经营道德的骗术,这些离子谱的营销创新,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消费的不齿和唾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凭什么走出去?走出去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是为了提升竞争力?我认为,首先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当企业从一个工厂走向提供商时,必须有设计、营销、产品开发资源,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去收购一家公司,而是在收购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才优势。我们集团在收购美国的一家公司后,把公司搬到美国的高点,是家具的硅谷。  相似文献   

5.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营销创新,必须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营销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现代企业的营销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误区之一:做品牌就是做销量 在很多企业营销主管的营销计划中,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这些营销主管们大都有一个“共识”: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的营销思维,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理念的新飞跃。定制营销在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中,有些企业往往受制于海外消费需求,一时难以打开局面。面象海尔等一些企业及时推出“定制营销”新模式,“先出售、后生产”,使得海外市场扩大,…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都在施行现代企业制度,走现代企业营销之路。物资企业也一样,随着国家对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以前靠计划经济吃饭的物资流通企业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前靠计划、靠小倒小卖的企业也已不能生存下去了。物资流通企业已经开始走上现代企业营销之路,以代理制、加工配送为特征的现代物资流通营销模式已得到大力推广。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营销网络(点)迅猛发展。而现代化的营销模式需要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我们就是…  相似文献   

9.
与规模扩张相比,多元化经营更是现代众多大型企业集团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然而,多元化经营也是有风险的。多元化一方面是在挖掘企业潜力,拓展市场实现企业转型或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是在扩张生产和经营成本,分散企业精力,使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方式、产品营销、品牌塑造等方面都受到了新的挑战。 法则之一:近亲发展 俗话说:“百艺在身不如一艺精通。”搞多元化经营从经营理论上讲是以发展相关产业为主,走近亲发展之路一般风险较小。近亲行业无论是在技术门类、人才配备还是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等领域都…  相似文献   

10.
体育营销的夺金秘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26日,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六期TOP计划伙伴。这意味着在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有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计算技术设备上的标识,都将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自中国的联想。联想的这一举措,将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发挥到了极致。体育营销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令如此多的企业不惜血本去追逐?冒如此大的风险进行体育营销,如何操作才能夺金摘银、稳操胜券?这的确是每一个参与体育营销的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费明胜  陈杰 《企业活力》2006,(12):34-35
一个企业,即使是百年老店,也无法避免营销危机的发生。近年我国国内一些外资大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营销危机事件不时发生,如外资企业有雀巢奶粉危机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宝洁SK-Ⅱ风波,强生婴儿润肤品石蜡油事件等;国内企业有光明牛奶危机、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等。它们中无论是国外百年老店的全球著名品牌,还是国内知名品牌,在营销危机的事中处理和善后,都有失策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公众沟通管理失误,导致公众对这些企业品牌的信任危机。因此,在企业营销危机管理中,应特别注重公众沟通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企业成功有什么方法?我的回答是,奔着一个大目标走不懈地努力,大家都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3.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的营销思想,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在楼市进入买房市场的大背景下,大型地产集团的营销之道、应变之策,无论是对广大的中小地产企业还是对广大的从事地产营销的专业人员都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毅 《经营者》2002,(7):44-45
<正> 在中国已经加入了WTO情况下,许多企业除应考虑如何面对全球化、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之外,更应该考虑如何成功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异国进行跨文化营销,许多中国企业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然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身边就有许多外企在跨文化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因此,外企的跨文化营销战略也可成为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用来攻玉的它山之石了。  相似文献   

16.
雷鸣 《公司》2000,(6):28-3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企业最需要的人有之一是推销员。对各大人才市场进行调查,人们不难发现,市场营销人员(含推销员)是最急需人力资源;而且在前去应聘人当中,人数位于第一位的应聘职务也是营销方面职务。这种表面上看去供求平衡的数据,实际上掩藏着极大的不平衡。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攻善战的营销人员,而目前人才市场能提供的这类人员往往少之县少。 于是,企业的市场部和销售部往往成为人才流动最多、最快的部门,连著名的可口和乐、百事可乐在中国的企业营销人员流动每年都高达近50%。推销员的流动,有的…  相似文献   

17.
面对WTO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买方市场的压力,我国企业的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这突出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从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企业营销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期间,我国企业营销主要是一种跟随营销,即企业紧紧跟在市场需求的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跟着市场走”的行为,是一种被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做法。它往往要等着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已明朗化,甚至出现了“抢购风”后再进行生产销售,从而使企业的生…  相似文献   

18.
<正> 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营销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1、柔性化的营销导向发展策略。日本经济发展自主性低,国内市场容量狭小,经济发展必须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因此,日本企业把开发占领国际市场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实行的是柔性化的营销策略。不是首先考虑"何时能形成效益"和"利润最大化",而是考虑"何时能销售出去"和"能占据多大的市场",走的是先市场后利润,再以市场保利润的发展道路,从而建立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营销管理策略。这正是日本企业战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对市场需求测量和预测的基础上,实行市场细分化(Segmenting)、目标化(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即"STP"营销,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也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因为许多产品都有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购买者,并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晌,购买者都有不同的需要和欲望,任何一个企业即使是大企业,也不可能全面满足所有的需要和欲望,更不可能为所有的购买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按照既定标准将市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短板”归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桶效应说的是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几块、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的高度,以木桶效应衡量企业的发展同样适用。21世纪是企业发展的新机会,但市场机会未必都是企业机会,对他人是机会,对自己可能就是布满鲜花的陷阱。无视企业的营销条件,不具备最基本的营销要素,盲目追逐新潮,企业即使成功也可能昙花一现。营销“急功近利”使企业忽视了营销效果取决于企业最弱的而非做得最好的方面。视而不见的营销盲点一是重视服务数量,忽视服务质量。从对产品实体的营销到对产品整体概念的营销,特别是对产品附加利益的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