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1990~2010年广东省居民消费、居民收入、居民储蓄和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居民消费与收入、上期储蓄和社会保障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出了消费。居民不敢消费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受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支出的预期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贵州省1998~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而居民储蓄率对老年人口的数量有正向影响,居民储蓄率提高/降低1%带来0.54%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减少。究其原因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影响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影响不明显;老年人储蓄不足,在贵州省医疗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老年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储蓄率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4):86-9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各国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利率等因素外,人口因素、预防性储蓄动机、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外部融资条件、贸易条件冲击和教育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讨论。在对众多因素的讨论申,人口结构的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谨慎性储蓄动机)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由于储蓄率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很多研究文献都致力于解释个别国家储蓄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或者比较国别间或地区间储蓄率的高低并探究其原因。最近几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现象得到了国际经济学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冀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3
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消费行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述因素显著变化,导致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变化。文章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三十年来上海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并考察了消费信贷、老龄化等新情况的出现对上海市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对江苏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预防性储蓄动机、生产动机、投机遗赠动机及无意动机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的几个重要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及历史人文因素又是导致农村居民各种储蓄动机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降低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转而提高即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完善农村遗赠税收制度,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理财知识等渠道。  相似文献   

7.
刘安 《发展》2011,(6):79-79
本文对甘肃省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作了定性分析,从居民储蓄周期性增长趋势与居民储蓄影响因素方面,运用"趋势百分比法""环比法""逐步回归法",对影响我省居民储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试析社会保障与储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作用于储蓄,是其影响经济过程的表现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一、社会保障对储蓄发生影响的内在原因社会保障发生于社会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是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即由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一部分、企业利润的一定量、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通过财政供给单位或个人)转移而来。储蓄则是指收入的一部分,收入是储蓄的函数,储蓄是指收入当中未耗用的或没有被用于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因此社会保障与储蓄都应属于再分配范畴,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郑辉 《特区经济》2011,(1):279-280
在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对经典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了拓展,引入了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两因素,从而构建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的人口结构确实会对国民储蓄率产生较显著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水平却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平制度,其制度设计的原意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社会保障却不可避免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社会保障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来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和生育决策,从而影响到经济中的物质资本形成;二、社会保障通过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当期和未来的福利,改变消费者的生育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从而影响经济中的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本文按照这样的思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作了一个总结。西方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上莫衷一是,反映在理论上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对于我国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和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等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论文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储蓄状况是:在储蓄利率一降再降之下,货币资金虽有所分流,储蓄增速虽有所放慢,但在银行体系中仍维持着庞大的储蓄数额,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发展中,居民重视对储蓄资产的拥有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一、当前居民手中的闲置货币主要是出于谨慎动机和交易动机而保留。居民个人和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持有是具有历史性的阶段特征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与以往年度相比,总体讲有所增加,有的甚至增加很快,但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项改革并举的前提下,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提供充分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息,仍持续较快增长.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预期性消费的角度出发,依据现阶段居民的储蓄状况,分析居民的储蓄动机及影响因素。同时,文章对国内外居民的储蓄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保障机制、社会制度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居民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延迟退休等因素,运用预防性储蓄异质性理论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对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影响,即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改善消费环境以及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措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6.
尽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整体上居民对投资理财的参与度偏低,途径单一,主要为储蓄和股票,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利率变动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很小,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差,导致利率并不是目前影响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所以,文章研究的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和坚持利率市场化显得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统计31个省(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总水平和人均筹资水平的基础上,选取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参保人数等12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自变量对筹资总水平和人均筹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个自变量中,有10个自变量对筹资总水平和人均筹资水平的影响是同方向的,但影响程度有大小之分。农村人口数、参保人数两个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方向相反,即农村人口数、参保人数与筹资总水平呈正方向变化,而与人均筹资水平呈反方向变化。财政收入无论是对筹资总水平还是人均筹资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为此,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支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地方财政分担责任制度化;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激励居民选择高档次缴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唐春花 《特区经济》2011,(10):70-71
国民经济储蓄部门结构一般可以由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来表示。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我国储蓄结构的变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进口与三部门储蓄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企业部门的储蓄是出口和进口增加的重要原因。保持对外贸易的平衡依赖于政府对各部门储蓄结构分布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20.
透视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 效率损失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虽然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但还需要引入外资来满足额外的投资需求,而这意味着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效率损失进行简单测算,计算结果表明,迄今为止高储蓄现象造成的损失至少在300亿美元以上。其次,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预防性储蓄动机、投资工具匮乏,政策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