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范畴.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对实践做了科学规定,但马克思只对实践做了描述,并没做出高度的直接概括.理论界对"实践"含义一直有争议.故重新解读哲学意义上的"实践"与"经验"的关系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需要和生产是唯物史观的两个重要范畴。需要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核心内容。探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于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范畴.虽然两者界定角度及概念的功能定位不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学科内涵和话语系统,但是二者在马克思文本的表层语句背后潜藏着马克思话语的隐性逻辑,即二者最后在马克思文本更深一层次的阐释中“殊途同归”.本文结合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等相关文本的论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和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之间的概念关系,并且对价值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内涵找到了共同的实践生存的根基,从而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极其广泛.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工程等学科中都有应用.本文主要从美术理论的角度对"势"的含义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势"在我国古代美术理论文献中常见的七种含义:"情势"、"体势"、"容势"、"法势"、"趋势"、"动势"、"理势".并对这七种含义的层次关系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赫勒认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重要概念有:自然需要、必备需要、奢移需要和社会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社会需要。由此赫勒引出"激进需要理论"。赫勒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存在着误读,忽略了最初的自然需要,把自然需要和必备需要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将个体需要视为唯一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 一、所有权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看,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范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不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离开经济关系论述所有权问题的错误时指出:“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关系,一个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正> 边远地区的开发,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活动。没有价值的意识,我们就不会给自己提出边远地区开发的任务。这里的“价值”并不是经济学上的价值,而是哲学上的价值。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价值本质的先阶:把握关系范畴自1896年西方学者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至今,关于新闻价值本质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种,即“主观标准说”、“客观素质说”、“效果说”及介于三者之间的“调和说”。马克思曾用明确的语言表述过这样的思想,即人们的价值观来源于人们对其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导出如下推论:(1)价值作为一种关系,不是主体需要单方面的产物,尽管价值问题起因于主体需要,但并不能主观自足,必须超出自身,由“主体需要”之外的客体来提供,因此…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称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在学术界中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它是否能如同原来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称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起着决定价值的作用。争论双方发表了不少有益的、引人深思的见解。本文拟从马克思使用这一范畴的意义及作用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需重新认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指的科学有四种含义:一是自然科学;二是历史唯物主义;三是政治经济学;四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已不可避免的对我国产生影响,需要客观评价这一趋势.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相似文献   

11.
倪跃达 《魅力中国》2010,(5X):99-99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总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目前学术界存在激烈争议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本文以唯物史观为背景,分别从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作为革命阶级思想的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对其概念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民生观的题中之义和根本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3次提出"美好生活"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心,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美好生活"概念与马克思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存在契合,因此在马克思民生观视野下讨论"美好生活"建设是必要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的价值是构建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价值和法的价值等基本理论范畴的解读,对环境法的价值概念作出界定。以环境法的价值含义为基础,构建环境法的有机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归纳为:人的本质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尤其对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缺失、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土地股份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财产权利与土地产权的理论研究,指出所有制是一个事实,是一种经济存在,其本质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关系;而所有权作为一种权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法律规范,其本质是对这种利益关系在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马克思还从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的权能结构进行考察。在实物资产使用形态方面,马克思以土地作为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争论不一,但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价值思想应当是确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论断:劳动决定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群众。当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就是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彰显劳动价值,深入探讨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与对策,切实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赵茂林 《北方经济》2008,(21):67-69
一、剥削的经济学含义 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剩余价值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或表现。认为,民营经济的题中之意是经济资源受"民"支配、以"民"为经营主体的一种经济形式或形态,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范畴,不是一个所有制的范畴。从外延上讲,所有非官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科学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钥匙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科学含义,而正确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概念的关键。坚持科学的民营经济发展观,要避免唯GDP论,要建立正确衡量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