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悦承  赵亮 《英才》2003,(6):68-71
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研究和讨论徽商?是因为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所发生的若干现象,其实不过是昨天的重演,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计划经济这几十年的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我们现在若干企业家的血液中,又融入新的“政治智慧”,所以我对目前这一批企业家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市场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王冉 《经营者》2005,(2):33-33
为什么我们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十几年,但是到今天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呢?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在证券市场里面出现这样一批所谓“扶不起的阿斗”?  相似文献   

3.
开场白: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兴起一股名牌热,可以说,政府正加大培育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理论界在研究名牌,新闻界在宣传名牌。今年9月,第二批“中国名牌”产品也即将出炉,我们借这一时机,请来了有关专家、企业家、消费者来聊一聊这一热点话题。 企业:创国际名牌要靠内功 主持人:请问,作为企业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及实施名牌战略有何看法? 闵成军: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产品的竞争日益激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理人》:在不少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中国特色"在发挥作用,比如说企业家与不断变动的政经形势的博弈,我们知道的一位企业家就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契机,扩大规模,实现了跳跃发展。民营企业家对国家大势的把握对这代企业家实现自我超越有何重要意义?当市场从国内转到国外的时候,这种把握是否会影响企业家对新市场的理解?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复杂的多方博弈, 结果当然是多方都不满意。天津首富李金元执掌的国内最大直销企业——天狮集团,从来不缺乏关注点。而2004年爆出“高层管理团队集体辞职”的新闻后,一时间“CEO被董事长殴打”、“首席培训师被指控‘职务侵占和贪污”’、“中国区员工大清洗”等等传闻沸沸扬扬……而事实的真相如何? 为什么处在高速增长的企业,猝不及防地发生如此严重的人事危机?为什么相见恨晚的企业家与经理人,最终沦到相别如仇收场?为什么企业家与经理人的利益纠葛,总是不能在事前控制? 《英才》就此采访了整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金元、骆超、王坤和王君平,揭开天狮人事大变局的台前幕后。虽然他们仍各执一辞,虽然他们的恩怨依然未了,但我们却从中思索一个更深远的命题: 企业家的个人膨胀少不了经理人的捧场,而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离不开企业家的栽培。如果企业的发展太快,信任的积累跟不上,企业家和经理人翻脸像翻书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相似文献   

6.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8,(10):92-93
中国房地产只走了短短的20年,却诞生了一大批性格各异的房地产企业家。而提到“苋文仔”,“对品质几乎苛刻的黄文仔”——这个形象被永远定格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明郎之时,我们重提黄文仔和星河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g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外”,为什么这些原先制约上海人创业、诞生企业家群落的“缺点”,却在陈天桥、江南春、梁建章、季琦这些新上海企业家身上,变成了创下大业的“优势”?是企业家的定义变了还是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变了?四五家企业、七八个新企业家,也许还不足以推翻“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但假如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恰好代表了中国商业与全球契合的新方向,那就值得我们认真解读这几个样本了。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3,(1)
种种迹象表明,远大兄弟张跃、张剑的彻底分家,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家成功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兄弟的根本分歧到底在哪里?是性格之争?是战略之争?还是利益之争?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但虎打多了怎么分食自古就是一个难题。有人说兄弟公司无法解决所有权的继承问题,也有人指出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宿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开始。当外界为张氏兄弟如何划分远大资产、如何决定远大前途杞人忧天地捏一把汗时,如今的远大一号人物张跃却声称:“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在企业性质或企业产权问题上扯出麻烦来。说的不好听一点,企业产权问题都扯出来的人,那企业能不能经营得好,我是蛮怀疑的。”其实分也好,合也好,原本是兄弟俩的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无论是投资人的哥哥执掌远大未来,还是技术专长的弟弟引领市场,这是远大的家务事,外人如何说三道四?无论怎样“分开”,重要的不是如何“分”,而是如何“开”?“分道扬镳”后的张氏兄弟,是从此“开云见日”,还是从此“开始衰败”,谁能预料得到?远大还能走多远,远大究竟能做多大,外人只能看热闹,关键在他们自己。对于这对曾经凭借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实力,一手一脚地打出市场,而不是靠着某种社会关系资源置换资本的兄弟民营企业家,我们充满敬意,也因此更加地关注他们的命运。但愿承载着两兄弟远大理想的公司,能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是率领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的风云人物。笔者在对企业家进行学习和研究当中发现 ,有关学者和政治家经常提到“农民企业家”、“军人企业家”、“某部级企业家”、“厅级企业家”等一些概念和说法。表面上是对企业家类型的一种划分 ,在这个层面上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却容易给人一种误导———企业家也具有身份。作者认为企业家有其深刻的内涵 ,如果有所歪曲 ,就不利于我国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身份企业家”出现的原因一、对企业家的内涵不清企业家的概念在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刘传 《企业文明》2001,(9):15-16
“十倍速时代”来了,WTO来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来了,中国以什么样的人才去迎接、去参与这场全球化的竞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乃古语;“厂长经理遍地开花”、“中国缺少企业家”,这是今论。是耶非耶?我们不妨对中国企业家——时下颇为时髦CEO之演进,来个热点冷视——  相似文献   

11.
“新的目标,不一定在你原来所走的路上。”2006年,这位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为海尔赢得中国最成功的全球化公司桂冠的企业家沉浸在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里。他说,海尔现在已经进入了“高原”市场……但我们要攀登到八千多米的珠峰顶上,还有很长的距离。没有上到这个高度的中国企业,他们目前可能感觉还是蛮顺畅的,但是现在的我们,呼吸是困难的……为什么呢?压力太大!  相似文献   

12.
王挺 《企业文明》2015,(4):39-40
众所周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美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0年,为什么同样为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就那么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两点:管理和营销。这两方面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有协调发力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我国民营企业家在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一头儿偏”。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分注重外部营销——做市场、拉人脉、走关系、做网络,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客户”身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使得众多的企业家生逢其时,有机会一展雄姿大显身手。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欲要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重要的是作为企业家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学识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也即是常人所言“底气要足”。 试想,我们的企业家们凭什么去洞察社会的经济走势,从而制定审时度势的企业策略,又有何技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去创造场景,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在今天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年月,早已显得知识的贫乏和陈旧,远远适应不了每天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需要。特别是目前的企业管理,离不开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这更需要企业家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  相似文献   

14.
首先要界定一下,这里所谓“元老”指的不是创业的企业家本人.而是指他创业之初的主要合作者或追随者。企业的元老问题.我们己关注很久了。任何企业的创业元老都应是这个企业的宝贵财富,因为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这个企业。那么,作为宝责财富的元老为什么会突然成为“问题”,甚至要被当作一“关”来过、一“劫”来闯呢?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在我国社会上或报刊中,“企业家”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大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厂长、经理也被人们戴上了“企业家”的桂冠。“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任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呼唤着我国企业家阶层的崛起。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地位与作用?如何构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在煤炭市场旺盛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提及“成本否决”?“成本否决”是不是成了多余的东西?笔者认为,降低成本是企业内涵素质增强的重要方面,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成本否决”不过时,它仍然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成本观念,树立合理的投入产出观念,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成本否决”的内在涵义“成本否决”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根据市场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本企业的目标利润倒推成本,然后根据这一结果来决策产品生产多少;二是企业根据市场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本企业的目标利润,以市场为依…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类似的“破格”,曾经有过一次,不过那批人的年龄大体已在成熟的35岁左右。 2001年3月,也是一个初春,正当创业板呼之欲出之时,在风险投资和券商的共同推动下, 很多新兴的中小企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我们决定推出“未来之星”排行,每年选择21位“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那些企业营业规模当时大多在5000万元人民币到5个亿之间,成立时间大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来带领各物业服务企业披荆斩棘,实现向现代服务业的成功转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美国亚洲学会的演讲中直言:"中国缺的不是钱,是企业家精神,梦想和价值观。企业不能等待政府,不能等待经济学家、政治家,应该呼唤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厂长经理之友》2013,(6):13-13
企业家该如何“行善” “我们需要的,是现代社会的慈善观念,需要一批已经富裕起来的、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积极推进公益事业,而不是怀着仇富的心理使他们的公益行为受阻。对于企业家做慈善的问题,我得出的结论是,公益组织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家的参与程度以及组织中的民主性。”——任志强目前,华远地产老大任志强在公开场合谈企业家行善一题。  相似文献   

20.
户外运动用品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外”这个体育用品行业目前在国内运动用品里面,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国内的“户外”只占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可怕、很可悲的数字。从我们了解的欧洲或者美国甚至我们隔壁的韩国和日本来看.“户外用品”竟占了运动用品15%~20%。为什么“户外”在国内就这么渺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