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和“三高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们日渐富裕起来。然而,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原因致使一些农民在经营过程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使农民朋友在经营中少走弯路尽快致富,笔者提醒大家要想搞活经营务必要走出以下5大误区: 相似文献
3.
扶贫攻坚要走出三大误区误区之一:扶贫就是扶村。从对一些贫困村的调查看,普遍存在三多三少:一是扶贫到村的多到户的少。许多单位帮助村解决了不少的资金,主要用在投资办场和发展教育事业,而真正到贫困户的少。对照中央提出“把贫困乡、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把...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目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各地为壮大经济实力,在发展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很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客观地讲,不少地方通过狠抓招商引资,确实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决策不当,定位不准,不少地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 :我国农业生产力社会化程度低 ,搞产业化经营为时尚早。持这种想法的人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 ,我国农村目前科技水平低 ,龙头企业匮乏 ,流通渠道不畅 ,还不适宜搞农业产业化 ,因而精神不振 ,决心不大 ,没有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农民逐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对已出现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也不主动给予扶持、帮助总结提高 ,而是冷眼观望、消极对待。误区二 :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弱化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少人认为农业产业化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追求的是农业规模经营 ,因而就应该弱化或消除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7.
农业要转变增长方式,这是提高产出效益、经营效果和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也是在新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农业如果不能在增长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就无法担负起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农业转变增长方式,应根据本身的产业特性和所处的生产力阶段来进行操作选择,不应完全拘泥于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做法。在工作的指导上,应首先澄清四点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发展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过程中,更需要把农业结构调整摆到重要的地位.但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亟需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六个误区:一是服务水上漂。注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认识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却忽视了服务工作这一影响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科技服务雷声大雨点小,科技投入力度不大,科技传播渠道不多,实用技术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解决农民“不会调、不敢调”问题。因此,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对结构调整满怀希冀,摩拳擦掌,但由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想引进一些新品种却不懂怎么种、怎么养、怎么管,担。G盲目上马,弄不好血本无归,以致大部分人抱着尝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这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猴年大礼,将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应该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精神,创新思路,配套运作。一、用资金化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资金是目前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了的今天,农民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不仅对农民带来了直接的伤害,同时使农民因此而不能补偿种粮的资金投入和… 相似文献
12.
13.
一、要增加农民收入,应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它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应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在解决温饱时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大力发展粮棉油和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增加各种农产品总量,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对农产品量的需求。时至今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和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为了保持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调整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农业结构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在主要农产品短缺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供给,满足需求。现在粮棉等农产品在现有消费水平下普遍过剩,价格下跌,农业效益下滑,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结构调整一定要以是否能有效地提高效…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永昌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达1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约12万人,长年性和季节性富余劳动力高达6万多人。如何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做大做强永昌的劳务经济?永昌县委书记陆志雄一语破了题:“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关键就是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的脑袋先富起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十万农民素质提升计划》和《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等。一场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农民培训工程”在这个祁连山北麓的高原县城迅速铺开。延伸教育:从源头上减少新生农民从永昌县农村…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江泽民总书记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对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他在199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生产必须稳定发展,这个基本思想绝不能动摇。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农民收入不...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千家万户衣民;服务的目的是为农业生产释惑答疑排忧解难,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实用技术;服务的载体是上下贯通纵横联网的农技术推广队伍;服务的方式应当是“上山下乡”把技术送到旮旮角角。多年来,不少的农技(农科)人员正是这样做的,并取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全面好于2001年.平均每户家庭经营收入为12151.24元,增加了3.1%;平均每户生产粮食2410公斤,增加142公斤,增幅为6.3%;外出劳务投工量为120.4个工日,增加了10%,其中到乡镇外的劳务投工量为81.2个工日,增加了9.6%;人均纯收入为2775.62元,增加177.52元,增长了6.8%;农民负担出现大幅度下降,平均每户上交乡村组的费用为155.82元,减少83.64元,减幅为34.9%。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经过3年多的努力,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全国大多数省区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也缓解了农村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农民收入在2001年取得恢复性增长后,2002年的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可以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对2万多调查农户进行的常规调查结果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丰县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突出培育果蔬、畜禽和林业三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27元,其中来源于三大产业的收入占70%左右。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又创新高,增幅达1615%。目前,丰县已成为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县、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全省最大的杨木板皮和木线条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