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当前西部地区面临的环境形势 西部大开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开发道路,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参照世界范围内各国进行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和普遍规律做出的战略抉择。 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西部地区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影响下,西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西部开发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并且正在逐步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保护生物资源的环境伦理原则与规范,其中主要包括:“成己成物”、“万物平等”、“泛爱”、“取之以时”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原则与规范。今天重新认识这些原则与规范,并转化为现代环境的保护原则和规范,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否一定会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是否一定会阻碍发展?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已成为摆在现代市长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特色和优势,将城市定位于“生态文化旅游名城”,确立“立足生态特色,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市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具有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青城山·都江堰双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山水诗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际遇,既包括了“体证生生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生态审美观念,也包括了“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生态价值观念,还包括了“亲亲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念。山水诗中的鹤形象是赋予山水诗灵性和意境的重要物象,它进一步阐释了古人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是助推山水诗成为诗中经典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从唐朝末期,宋朝初期开始,西部经济发展才逐渐落后于东部了。西部落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自然因素,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是迈出西部复苏的第一步。如何开发西部?在今后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四是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西平原上。上溯5000年,这里曾是蜀王蚕丛及鱼凫的故治,孕育了三星堆、都江堰、金沙遗址等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巴蜀文明与科技,如今这里又将成为中国西部科技、经济与文化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7.
曲玮 《开发研究》2001,(4):38-39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内陆 ,干旱少雨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在经济发展中已呈现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必须抛弃现今以过度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生态———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战略。  相似文献   

8.
打造杭州西部高速公路城市发展轴必须从西部五县市独特的发展环境出发,做到“一线两面”,即,既要发展制造业,缩小杭州东西部差距,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广西作为中国西部的欠发达省区,“九五”时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和加大  相似文献   

10.
2000年9月,本刊记者就“2000·中国西部论坛”及四川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的问题采访了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 记者:我们看到,“2000·中国西部论坛”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次论坛无疑会给四川带来更好的发展契机。 周永康:“2000·中国西部论坛”是经中央领导同意,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这次论坛将围绕“西部开发───政府与市场”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阐释政策,交流信息,聚合智慧,推进合作,共谋发展。“西部论坛…  相似文献   

11.
刘小艳  吴俊山 《发展》2005,(6):43-44
中国西部的绿洲农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荒漠植物生理生态问题,作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领域的研究员,苏培玺的研究将为中国西部的绿洲农业问题和荒漠环境保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于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生态补偿说到底是个社会公平问题。”环境经济学家安德雷·维斯特认为,一些人多占有了环境资源,另一些人占有得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在他们之间进行平衡和调整。这种平衡和调整指的就是生态补偿。然而,生态补偿谁来补?补给谁? 怎么补?却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的学者都在努力寻求生态补偿的“草根之路”,并希望草根终能长成大树。  相似文献   

13.
王永瑜 《发展》2002,(3):63-64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以重工业、石化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兰州市的空气污染已严重到了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程度。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机,“西部大开发,环保要先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城市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自然也就成了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我国环境检测部门所发布的“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日)报资料”对兰州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希望能为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兰州市的空气污染现状和相应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必…  相似文献   

14.
在黄河中游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有人将它称之为“金三角”。近些年,在“金三角”冒出了成千上百个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小企业、小作坊、小矿点,它们在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同时,也因无序开发和非法排污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当地和黄河沿岸地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2003年年底,媒体曾对这一地区企业非法排污予以曝光,当地政府也为整治非法排污付出了不少努力,做了不少工作,但据反映,这里的企业污染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一些专家、学者戏称这里已经变成了“黑三角”。“黑三角”的出现,无异于又一次敲响了如何正确处理西部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警钟。当前,西部大开发正在逐步向纵深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环境安全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西部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保证西部地区的资源能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利用下去,是西部  相似文献   

15.
·理论探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吴承明 2 /3知识经济的历史考察吴 江 2 /8论中国古代商人阶级的兴起  ———读《史记·货殖列传》札记李 埏 2 /19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赵 冈 2 /2 6“天人合一”与“三才”理论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李根蟠 3/3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林 刚 3/38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产生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汪敬虞 4 /3中国封建经济发展阶段述略方 行 4 /12·古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国古代的“人牙子”与人口买卖毛 蕾 陈明光 1/12 6我对华北古代环境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兹称为“影响世界的两件事”之一,已然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运动的中国城市化热潮,有着中国特色的种种特点:超越规律与历史、做“大”情节、不切实际的城市梦想,并在高速城市化背景下衍生了诸如二元因素普遍存在、城市高耗能运行、城市环境问题、“造城运动”中的浪费等等弊端。基于以上认识,文章最后对西部地区如何走低碳城市化之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九月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古都西安迎来了西部开发的又一个盛大节日。 ——“2001·中国西部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 两年前的6月17日,就是在这里,江总书记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号召,中国西部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一块商机无限的投资热土。 在成功开局两年背景下举办的新世纪首届中国西部论坛,以西部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为主题,人员精,规格高,内容实,影响大,是中国政府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又一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的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西安向全国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自此,中国西部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西部》2010,(11):8-8
编辑您好:《中国西部》作为一份面向全国发行展现大西部的杂志,其内容结合了西部特点,见证了西部发展和历史变迁。今年第十期“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观察——一座城市的崛起”这篇文章更以独有的新闻视觉解读职业教育发展的华章。有如史篇之气概,行云之凌空。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工作》2006,(9):F0002-F0002
“十五”时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服务“三农”、振兴“三业”、推动“三化”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畜牧业,拉动提升第一产业:突出发展工业,拉动第二产业:突出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