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致富时代》2010,(3):173-173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该文以南平事件作为代表性案例用来剖析目前我国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商》2016,(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大,人际关系的冷淡,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问题。青少年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对今后进入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障碍对青少年的危害已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纷纷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角度出发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还亟需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技巧,提高青少年认知能力,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校园暴力行为引发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现状及其危害,对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犯罪率急剧上升,其出现不仅对学生个人产生了伤害,也侵蚀着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些大学校园内暴力事件不断涌现,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了很严重的消极影响。文章从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危害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对校园暴力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玉蓉 《致富时代》2011,(10):240-241
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产生原因主要有:①学校教育失衡、管理疏忽;②家长过度宠爱、盲目纵容;③自身控制力弱,对暴力游戏麻木崇拜。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客小觑,实施暴力行为必须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铲除校园暴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助长了奢靡之风,犯罪率在不断提高。而学校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中,大学这一教育机构普遍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上市场经济对学校的侵入,导致违法犯罪事件在此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今,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北方工业大学进行的"关于大学生校园暴力与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下校园暴力的危害,希望能为更好地处理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推进校园暴力防范的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3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河南将全面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据相关人士介绍,校园食品安全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河南通过此次"百日行动"进行全面排查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处置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校园安全稳定造成了危害。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正确重视自身在处理校园学生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维护好校园的和谐与安定。  相似文献   

9.
《WTO经济导刊》2008,(7):50-50
为加强四川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灾区儿童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使灾区儿童青少年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2008年6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与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展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教育政策研究和受灾儿童心理辅导支持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暗黑系动漫作品中揭示出的日本社会群体存在的校园暴力、自杀率居高不下、援助交际等问题的探讨,找出其存在的社会环境、经济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进而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对中国青少年的教育及引导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祥修 《中国市场》2009,(5):150-151
软暴力一般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性等特点。往往通过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因此,对产生在学校教育中的这些软暴力现象进行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教师意识到自己无心之过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良好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上网安全问题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本文通过总结上网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身心安全问题,财产安全问题,上网诱发的犯罪;分析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的成因:信息网络化的双面性,职能部门管理不严,青少年安全素养较差;从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上网安全教育。这一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的引导管理,家庭的监督实施,政府和社会的保障实行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杨芳静  张春艳  刘礼敬 《消费导刊》2012,(9):181-181,184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高发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暴力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带来伤害,而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给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犯罪特点:刑事案件发案率高,并表现出明显的暴力或暴力倾向;危害社会秩序类犯罪突出;群体性事件、不安定因素增多;犯罪分子易于藏匿和逃遁.其次分析了其原因:社会防范机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复杂的区域构成;不同的人口结构.以期在此基础上,加强城乡结合部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社会上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它的研究,在近几年,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校园欺凌进行成因分析并作出防治建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从微观的角度试解释校园欺凌情境中情感能量的产生过程。认为防止校园欺凌产生方法就是切断情感能量和互相关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许枫 《商》2013,(17):400-401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学生在校的德、智、体、关、劳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所在。但是传统的教育中通常重智育而轻其它,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是近三四十年兴起的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也称团体工作)和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一起并称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在青少年学生偏差行为、心理的矫治、学习的指导、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兴趣爱好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工作空间。本文将立足于服务教育的高度,分析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对小组工作在学校的介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6):66-67
社会工作在处理社会问题上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体现在专业性上,社会工作是专业的助人服务,有着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二是体现在服务理念上,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因此,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在中国目前,农村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易被人忽视却大量存在着,对学生个体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亟待解决。本文从农村隐性辍学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的表现、原因和社会工作的优势出发,探索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目前,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来自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的影响,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本文认为拟就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校园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重点高校大学生作为公众眼中的社会精英和学习楷模,其自杀与校园暴力违法行为也逐年上升,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几个典型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的案例,着重分析我国重点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行为的成因,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谌志平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229-230
健康教育是关系到青年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