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现代农业就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农民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四大目标。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加快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必须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户的超小型经济、生产组织的虚化),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展市场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的新体制,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都在60%以上,有的高达80%,目前我国还不到30%。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达国家集科研、教学、推广于一体。而我国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各自为政,互不来往,制约了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为此,要将农  相似文献   

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教育则是基础。因此,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尤其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并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强化农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发展壮大青海高原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实际,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通过机制创新,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06,(3):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厂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瑞丽 《新营销》2021,(13):21-22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向转变,在这转变关键时期,如果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那么不仅有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都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地区也陆续建设起以标准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示范基地.为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并优化创新农技推广体制...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推广实际上就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将农业的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就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推广体系,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逐渐成为了发展农业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动力。对于目前来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尚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很难真正地达到农业推广的预定效果,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由之路,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来保障农民利益,使农民在产业化的经营中真正受益,本文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要想改变这一根本局面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而且能够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从国家、社会、农村家庭及个人等三个层面着手,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现状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文章提出从加大教育投资、丰富培训、扩大网络建设、建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方面来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农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严重制约,又面临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还面临着开放市场后接受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所以有专家提出的“中国农业已经到了不可维持的地步”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农业…  相似文献   

12.
贺亚星 《商》2013,(23):312-3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中国人口比例的53.1%,因此,农业推广在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必须注意对农民科技的培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本文通过对农民素质、农民教育情况的了解,从农业推广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农业推广的教育和培训是农民教育,农村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当前延边州公共财政农业支出中存在着宏观经济政策不足、对农业投资增长的忽视等问题,要树立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单一所有制形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观念,增加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入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是以农机装备为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适应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一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产业化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推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农村中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初步建立起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一条根本途径就是逐步实现由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社会化生产的转变,促进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哲铭 《商》2014,(30):232-23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正处于由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转变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正在不断上升,但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刺激,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风险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农业的发展需要保险来降低风险,因此立足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找出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对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展昭海 《北方经贸》2009,(10):19-2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现代农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变农业生产关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必然要求。其现状是发展速度快、类型多、发挥的作用大,但也存在着覆盖面窄、带动力弱、机构简单、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促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