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鸿伟 《中国市场》2014,(20):171-172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了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杜明义 《商业研究》2012,(10):173-177
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健全农地市场制度与机制,如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确立市场交易规则;健全政府规制机制,严格市场监督、规范仲裁;建立土地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市场运作;扶持农地市场中介,逐步完备农地融资市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等。惟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与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的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提高农民享受经济发展的待遇,是统筹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表现。在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进入试点实施的新阶段,表明我国已经正视并开始着手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统筹并不是简单的"均贫富",而是要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念下,建立一个城乡机会均等,市民、农民都能够全面发展的社会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关键在于设计一系列能平衡各方权益,特别是平衡农民与市民权利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整理工程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工程和科技手段进行土地整理,不但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顾惠芳  吴斌 《中国市场》2010,(46):38-43
本文结合全国部分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研究,探讨土地挂钩的实际操作案例,并以此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土地挂钩管理政策建议,并评估这些实施方案对该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互动,尤其是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求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挂钩政策研究相结合,在理论、方法及实践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既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也为土地挂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城乡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我们从思路和观念上进行转变,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市场优化配置土地的运行机制,加强行政管理手段,为城乡土地的集约、节约、高效运转提供保障网。对此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弊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深了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扩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隔阂和农民土地权利弱化、农民利益被侵害、加速耕地流失,激化了社会矛盾;形成巨大的利益级差与租金空间,为腐败创造了机会.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与土地储备制度,取消二元土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民享有"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0.
谭礼塘 《消费导刊》2010,(5):120-121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法律体系的完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现行涉农立法缺陷等角度看,制定专门的农民权益保护法十分必要。让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认识到其权利,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出台一部好的《农民权益保护法》,将增强我国农民借助国家法律实现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俭 《商业研究》2012,(7):175-178
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而我国农民承担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部分成本。要减轻农民负担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营造让农民平等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的舆论氛围;提高农产品保护价格,完善农业保护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同工同酬"。只有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才能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进而建立城乡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2.
贺海燕  张娟 《商场现代化》2012,(27):216-217
随着四川省"两化互动"的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所强调的"城乡统筹、产村相融"进一步突显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笔者从保护农民权益的角度出发,结合调研数据和相关案例,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的现状和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德国 《现代商业》2014,(17):94-95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政府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设计以及对养老投入的不同水平,造成我国目前城乡实际养老保障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伴随我国农村人口日趋老龄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计划生育下养儿防老观念的逐步淡化,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就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步骤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对政府统筹城乡养老的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在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1年的发端期,1982-1986年的初步形成期,1987-1995年的正式确立期,1995年至今的发展完善期.文章对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循着"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民土地收益权、丰富农民土地处分权"的改革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化解农民土地权利面临的危机,需要在物权法范围内界定土地承包权为用益物权,将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特定化;制定专门的土地征收征用法,列举公共利益范围,面向农民个人加大补偿力度,引入正当程序原则;贯彻村民自治,建立农民权利表述机制,在最基层为农民土地权利保护奠定政治基础;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在基本人权的层面为农民土地权利提供现实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整理工程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工程和科技手段进行土地整理,不但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李洋 《市场论坛》2008,(5):60-61
在重庆大力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制度是对我市土地流转利用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文章从土地利用制度的沿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实施条件、重庆市开展情况及相关建议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希望对我市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各种流转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9.
李艺  张宇 《中国市场》2015,(3):48+66
人类漫长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相关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地承担的,伴随土地流转相关制度运行,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必须要有新内容与制度来辅助。所以,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改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存公平的首要前提,应当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分步骤、分阶层的来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当前,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换身份"、"以土地换职业"、"以土地换保障",以期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