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渐进改革的初始阶段,为了满足政权存续的效用,国家必然设置并维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通过国家控制的银行给低效的国有经济提供金融补贴。当国有经济的式微或大规模变革不再对国家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时,国家维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收益递减,而其成本则由于国有银行的败德行为而加速递增,国家就有激励放弃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将逐步弱化,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有所增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正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旭  易彬 《西南金融》2006,(12):4-8
本文从金融结构变化、银行业并购、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迭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趋势。三十多年来,这些变化体现出全能银行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迅速壮大和各国向市场导向型金融系统演化的趋势。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体系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大体可分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为主导的德日模式,两者在公司治理、企业融资、风险分担、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各有利弊,难以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笔者通过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选择、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虽然发展资本市场是重要的,但近期更应侧重选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放宽对银行业的限制,允许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相似文献   

5.
姜海川 《南方金融》2006,(10):17-18
世界各国金融模式大致可分为‘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型,我国金融业目前正处在金融深化、战略构架的关键时期,围绕金融模式选择这个大议题,国际、国内有诸多不同观点和声音,本文就此展开综述和分析,试图就此问题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框架。  相似文献   

6.
基于金融功能观,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种金融体制都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从释放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避免发生经济危机角度看,银行体系非但不能提供一种将风险释放到系统之外的内在机制,而且其自身内部风险的最终释放还得依赖于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担功能。因此,目前中国应当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避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量性分析角度通过对近二三十年来法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和美国、英国、德国与日本的比较,发现了其演变趋势和特征,然后结合对企业同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变化的质性研究,展示了法国金融制度从非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的趋势和脉络,并试图探索这种正在进行的渐进式金融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融资制度模式选择有其内在逻辑,既不全是自发的随意的,又不全是受制于政府意图;既有历史继承性(受现存的融资制度的影响),又深受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筹内在因素对融资制度需求的影响;既是静态的均衡又是动态的均衡.中国转型经济中之所以依然将融资制度的模式选定为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安排,有两个原因;历史继承和实体经济发展对融资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融资制度模式选择有其内在逻辑,既不全是自发的随意的,又不全是受制于政府意图;既有历史继承性(受现存的融资制度的影响),又深受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在因素对融资制度需求的影响;既是静态的均衡又是动态的均衡。中国转型经济中之所以依然将融资制度的模式选定为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安排,有两个原因:历史继承和实体经济发展对融资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因此金融体系的选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就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主的市场主导型和以法德日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讲都是内生的。由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外生性,因此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由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体系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表明,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金融中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本文从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与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进行了国际比较,并从融资关系、风险管理、信息生产、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中国现实的环境下中介与市场发挥着不同作用,但金融中介的优势明显。因此,我国应选择以金融中介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金融体系,并加紧推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形成与发展、改革与调整、改进与完善三个阶段.经过完善监管立法、改革机构和建立监管协调机制而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着监管机构的透明度不够、监管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弊端.通过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以及对次贷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分析得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遵循效率原则,逐步实现从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13.
DIP融资是指对重整中的公司的外部债权融资。DIP融资人通过融资契约实现对重整的控制权,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可能有助于促进重整的成功。DIP融资制度既有收益,也有成本。这种制度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重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发展与就业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与就业关系的模型显示,金融发展对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金融指标与就业的关系不同,金融深化和技术进步指标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加快金融深化和金融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5.
财务决策权的制度安排及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决策权是企业权力安排中一项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财务决策权的安排取决于对企业资源的拥有程度。在我国,财务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以内部人为主的董事会。国外的经验表明,无论谁具有财务决策权,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是保证正确行使财务决策权的关键。但是,我国较为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决定了当前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制度安排无法发挥监督和制约内部控制人的作用。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为了增强对企业财务决策权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金融系统运营模式的选择,总是受到一些历史、制度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具体而言,它由法律体系、金融管制环境、市场化进程和银行业的集中程度所决定.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完善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运营模式,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比较、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观点可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该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法与金融理论认为法律是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我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体制改革,需要法律制度对金融改革的支持以及对改革成果的保护.所以法律制度时金融发展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它们的内在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设计立法效率和司法效率两个指标来代表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状况,用金融深化和金融市场化两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程度,实证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我国在转型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对金融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措施,尤其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立法效率;而金融发展如何由当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化是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金融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新定义金融制度和金融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总结金融制度变迁的一般逻辑规律,得出我国现阶段金融制度变革滞后于经济制度变革一个阶段的结论,并提出选择激进方式确立前知识经济金融制度是其解决之道。确立知识经济金融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快经济转型、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外部环境三个大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受到2008年金融海啸的重创,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是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许多潜在风险。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特征成熟市场不同,主要表现为其不成熟性、不开放性、政府对金融市场主导性。无论是国内的银行体系还是证券市场都是如此。但是,由于国内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绝对地位,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体系,表现为对国内银行体系过度使用及房地产泡沫吹大。因此,尽快地调整当前过度住房优惠信贷政策,是防止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关键。本文还对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及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