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朝着年初提出“双防”方针时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消费价格涨幅趋缓,增长过热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原来估计的要多,影响要大,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物价涨幅仍处高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通胀的中长期压力不容忽视;经济增长则面临外需下滑、内需不稳、困难增加等多重压力。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缓通胀,稳增长,促转型”。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物价指数(CPI)逐季加快增长,不少人担心高通胀会再现。前3个季度我国价格增长呈现四个主要特点:CPI明显加速,PPI则温和减速;农村物价涨幅大于城市,中小城市又大于大城市;生活资料的价格涨幅逐渐高于生产资料;资产价格泡沫显现。不过,一个可喜的变化是9月份CPI增长开始放慢,物价可望出现“拐点”变化。预计明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会逐步减轻,经济会再次回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价格的主要问题在资产泡沫化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是经济运行风险加大的主要根源,当前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房价过快增长,而不是控通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CPI涨幅达到3.9%,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上年“翘尾”因素为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7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CPI涨幅仍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随着以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世界经济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将平稳回落,CPI涨幅也将有所回落,呈温和上涨态势,预计全年涨幅在3%左右,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年初以来,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宏观政策持续收紧及外部市场突发事件增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困难增多、难度增大,尤其需要关注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企业运行压力加大、资金供给日益趋紧等问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油价上涨,粮价上涨,铁矿石价格上涨……眼下通胀似乎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前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发布报告称,今年下半年我国CPI仍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预计全年涨幅将在7%左右。报告列举了我国经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煤电油运供应趋紧,农业增长基础尚不牢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特别是股市价格波动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但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是“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8,(10):34-36
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偏冷”的可能性均比较小,经济运行将在比较正常的绿灯区,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二季度工业生产可能出现反弹;同时,投资和消费的强劲增长将抵消出口减速的不利影响。总体判断,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小幅反弹;同时由于国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新涨价因素增多,通胀压力不降反增。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内、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和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为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防泡沫、抑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在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应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努力稳定出口增长。根据经济增速回调状况和通胀压力,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增强灵活性,并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7,(1):39
2007年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规划进入实质性落实的年份,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年的前夜。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增长动力看,国民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价涨幅也将有所扩大,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高于2006年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匹配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今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1%和8.7%,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中既有防过热、防通胀的压力,也有经济下滑的隐忧。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应审时度势,相机抉择,在控制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0.
谢晓波  黄炯 《浙江经济》2006,(16):12-14
上半年全省11市经济运行延续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今年年初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经济增长率趋高,物价涨幅加大,货币供给增长加快,外贸顺差继续较快增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持续近一年的通胀似乎还看不到尽头.分析人士指出,要尽快抑制通胀风险继续上升,应该深入分析通胀产生的“病根”。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7.1%,月度涨幅创11年新高。从去年3月开始,央行已6次加息,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何通胀“症候”加重?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国通胀的“病根”。  相似文献   

13.
潘锋  张宇 《发展》2000,(10):4-7
一、近年来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新特点、新趋势,预示着甘肃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     “九五”时期,由于国家宏观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甘肃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实现了“低通胀”条件下的“高增长”。预计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突破 1000亿元大关,五年间平均增速可达 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代表的物价水平有三年出现了负增长,年平均涨幅预计为 0.8%。“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除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外贸出口三项指标外,均可如期实现,有些指标还可以超…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五月份主要经济数据,5月CPI上涨3.1%,PPI同比涨7.1%。CPI增幅突破3%的“红线”,通胀预期加大。在翘尾因素作用下,6月CPI涨幅很可能继续上行。从经济增长方面看,当前整体经济热度有所下降,但投资、工业等重要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速。受保障房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拉动,经济层面出现新的增长动力。在这种背景下,经济表现超预期使关于“超调”的担忧得到缓解,当前通胀压力不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紧缩调控仍有一定空间,但力度可能更为温和。多位专家也对此有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创新转型之年,也是宁波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关键之年,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的大环境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外经济增长趋缓、宏观政策走向趋紧、经济刺激效应减弱和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等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有所增多,全年经济运行可能呈现前低后高、中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人们期待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平稳发展的时期并不多见,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可谓是“通胀通缩一线天,冷热之间求发展”。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逐步回落,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变化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从2008年初的“双防”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再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间的联系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和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的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整个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又面临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因此,既要继续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近日撰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和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的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整个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又面临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9.
孙小系 《浙江经济》1997,(10):44-45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增强,物价涨幅回落到较低水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1~7月份又降到1.6%,经济运行开始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供给方面,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销衔接状况改善。从需求来看,投资增长基本适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较高水平,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对  相似文献   

20.
当前,物价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物价总水平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CPI涨幅创10余年来新高。物价的持续上涨已形成了对中国通胀压力的一定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要控制在4.8%左右,并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采取的九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