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之友》2009,(1):13-14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从1978年到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可以分为6个阶段:1978年至1984年是高速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为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强大动力,短短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增长2.66倍,年均递增17.71%。1985年至1990年是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农民收入波动非常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7.6元增长到1990年的686.31元,扣除物价影响年均递增2.97%。  相似文献   

2.
从1992年开始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之前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9—1984年。农村经济全面地、高速地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第二个时期是1985—1988年。农业主要是粮棉出现徘徊,而乡镇企业仍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比较高地增长。第三个时期是1989—1991年,在三年治整期间,农业有恢复性地增长,乡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了一点,而农民人均收入处于徘徊状态。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么一个目标,进入了一个自觉地全面地建立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起温州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翻了一番多,农村工业产值增长8倍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倍多。农村业已形成的10大专业市场,1984年总成交额达9.55亿元。温州经济在迅速发展中,还展示出鲜明的特色。1984年,家庭工业产值占农村工业总产值的75%;家庭经济的运输业产值占全市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的70%;全市饮食业总营业额中,家庭经营的占73%。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农民收入增长阶段性变化及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时期。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时期有所减缓。第三阶段,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出…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1998年的2150元,二十年增长了15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实际增长7.93%。但是分阶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阶段性递减趋势:1978年~1984年增长速度高达15.6%,1985年~1988年为5.6%,1989年~1991年为2%,1992年~1996年为5.6%,1997年下降为4.6%,1998年进一步下降为4%,农民收入增幅大幅度回落,是由于以下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给总量增长与农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国民收入生产格局的变化1979—1985年间,在我国国民收入生产额中,农村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体的增长速度。1985年与1978年相比,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4倍,农村社会总产值则增长了2.1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3倍,农村国民收入则增长了1.7倍,农村社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9.8%上升到1985年的38.9%,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农村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生产额中的比重,由  相似文献   

8.
199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84元,比1978年增长4.78倍,年递增率为7%。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但农民收入仍存在以下问题:1、1985年以后,农民收入由高速增长进入停滞状态。“六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增长数是15.75%,而“七五”期间只增长1.3%。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导致农村市场份额的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十年改革,使彭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十大变化.(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88年,彭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76亿元,比1978年增长5.52倍,十年内年平均递增20.62%.1988年,彭县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1978年增曾长85.6%,平均年递增6.38%.(2)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1988年,彭县农村人均创社会产值1620元,比1978年增加1328元,上升4.55倍.1988年,农村人均创农业产值433元,比1978年增加217元,上升100.46%.(3)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88年,在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为50.02%,比1978年的21.65%上升31.63个百分点.1988年,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突飞猛进,货币流通也在迅速发展,市场空前活跃。凤阳县198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3,089万元,其中,农村为2,480万元,比1978年的356万元增加5.9倍,人均占有量44.22元,比1983年的42.64元增长3.7%。其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农村快于城镇。全县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4,962万元,比1978年增长1.81倍;货币流通量1984年为3,089万元,比1978年增长2.9倍,其中农村货币流通量为2,480万元,增长5.96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0,008万元,增长2.4倍,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3,459万元,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11.
1979年至1988年,是四川省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十年。十年间,乡镇企业从14.94万个发展到183.66万个,职工从179.71万人增加到695.8万人,总产值从34亿元增长到34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分别增长11.29倍、2.87倍和9.16倍,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对全省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年来,四川省的社会总产值从480.18亿元达到1283.82亿元,年均增长10.33%,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09%,是社会总产值增长幅度的2.5倍。因此,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8年仅占2.07%,到1988年占到30.80%。  相似文献   

12.
“六五”时期是农垦经济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产值利税率和投资效益情况如下: 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67.37亿元,比1980年的98亿元增长70.8%,年平均递增11.1%。其中农业产值78.19亿元,比1980年56亿元增长39.6%,年平均递增6.9%;工业产值89.18亿元,比1980年的42亿元增长112.3%,年平均递增16.3%。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1980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近来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小康”实现。 农村改革的前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快的5年。从1980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5.10%。接着出现农业徘徊而农民收入仍然增长时期,从1985年到1988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仍保持4%。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枝江市水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显示出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和领先产业,归纳起来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全市水产业总产值达到2203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7.3%,比1978年的2.9%提高了24.4个百分点。二是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4元,比1998年增加263元,比1978年95元增长48倍,比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多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和“七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 1、本建议所说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一省、自治区、地处我国边疆,聚居着我国78%的少数民族,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多的增加。1984年农业总产值752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7%,年平均增长8.9%;粮食产量2003亿斤,1979—1984年平均每年增长3.8%,(比1953—1978年的2.5%快);人均粮食产量678斤,比1978年增加110斤;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280元左右,比1980年增加110多元,平均每年增加28.5元,也大大多于过去。但是这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村经济商品率很低,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交通运输不便,农民收入还比较低,目前全国约有五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元,比1980年增加592.7元,增长3.1倍,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4.7%。这一时期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20年,是中山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持续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自给、半自给到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生活已从温饱步入小康。 (一)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380.4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按可比价,下同),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递增6%。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16.7%上升到  相似文献   

18.
周森 《南方农村》2000,(5):22-25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乡镇企业经历了从1984年开始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和1996—1998年的大幅度回落期,于1999年开始回升。当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91.52亿元,总产值1413.95(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6.27%),其中工业111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28%),出口交货值311.27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45.58%)。农村中60%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养殖业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养殖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较大份量。改革开放后,我区的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 1979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 13.5% (其中畜牧业占 12.5%,渔业占 1% ),到 1999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 40.64% (其中畜牧业占 30.48%,渔业占 10.16% )。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 )养殖业的比较效益十分明显。与农村的其它产业相比,发展养殖业既能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农业生产经过1978—1984年的高速增长,1985年后进入新的徘徊时期,我区农牧业经济仍以较为稳定的态势向前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历史相比,1985年以后的时期是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 1985—1989年是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