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植物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和优化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更深一层的体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搜集整理与古埃及园林相关的史学著作、文学作 品及考古发掘的碑文、壁画,以及墓穴中的各种陪葬品等为 研究素材,通过查阅和对比国外学者原著或译著及其他研究文 献,辅之以国内学者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对古埃及园林的植物 种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同时结合古埃及园林发展的自然 地理和历史文化等背景条件,探讨了古埃及园林植物应用的各 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 园林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新中式”园林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物的恰当运用,不仅能优化园林功能,体现地方特色,凝聚时代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学习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色.初步探究了园林植物配置继承和演变,为今后的园林设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配置就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注意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注意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公园是城市中最优质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学研判人地影响下公园的配置特征,可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公园-用地-人口”统筹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建制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建设用地和人口两大视角,从总量、格局、个体3个层次,探究1981—2016年全国与不同用地、人口结构城市公园配置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公园配置由“提升密度”到“提升规模”,整体呈“以地推动、与人脱节”的规律,其中公园率具有较好发展趋势,人均公园面积高速增长但不可持续;2)各结构城市差异化配置明显,高人均用地水平、低密度、小城市普遍趋于“高密度、小规模”配置公园;低人均用地水平、高密度、特大城市人均公园面积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基于人地双标准对公园配置进行了多维度、长时期、大范围的考察与分析,以期为系统完善公园配置“因地因人”导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园林树木工作者常用的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主要针对的是北方常见园林栽培花灌木及乔木品种,根据它们的不同观赏和美化环境的用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精细管理,以达到园林树木养护,美化园林绿地环境,促进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延长园林植物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城市园林的设计手法不断更新,其中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小品的设计配置已愈显重要。本文针对公园绿地的概念、园林小品建筑分类、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小品在绿地中的配置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地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公园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良莠不齐。其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情况是评判公园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和游人的重要活动和休憩场所,对景观的要求更高,因此,怎样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独有的创造、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中的园林植物群落是生长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工植物群落,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保证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当前,如何提高公园植物物神配置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群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综合功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湛江市霞湖公园地理概况、植物景观的配置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湛江市更好建设生态节约型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张安 《技术经济》2019,35(12):117
德国租借时期的青岛园林在中国近代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世界范围的造林典范,是从造林到造园的成功探索,城市层面的建设意义突出。以史志、老照片、规划图与建设状况图等史实为依据,结合现场调研,梳理青岛园林规划,揭示其城市设计、科学生态、林业生产以及经济实用的规划思想。考证出公园、绿地以及林荫道布局在城市重要功能区;这些公园绿地既受到德国近代思潮的影响,又在地域环境中追求自然之美与森林化景观效果。希望理清青岛德国租借时期园林建设的状况,对当前我国城乡园林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植物保护的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生物间的协调共存是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的根本宗旨.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园林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这些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种植设计是源头,要把植保因素放在设计的重要位置,以防患于未然.不科学的设计,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病虫滋生严重.在不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中,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苗木生长失调及病虫害发生严重.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应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园林植物痛虫害的发生、危害及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植物病虫害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营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痛虫害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孽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化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园林绿地的加大,增加了病虫害带来了的问题。采用措施必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生态平衡及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首先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园林空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山、建筑、水、植物等,这些因素构成景象各异、大小不同的空间组合.园林植物表现出的季相变化是对气候做出的特殊反应,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使园林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内表现出芳香宜人、姿态纷呈、挺拔摇曳、婀娜多姿、色彩斑斓的缤纷空间.本文先是分析了园林植物的一些季相变化特点,然后讲解了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共开放空间游憩规划标准的最主 要差异在于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及其配置指标,内地《公园设计 规范》关于游憩设施分类标准相对较粗,只有人均公园陆地面 积、不同陆地面积的公园设施类型用地比例以及停车位3项定 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公园设施大类上的配置要求,缺少对 游憩设施类型及人均用地和类型指标等细致、具体的规定,未 对不同规模公园的游憩设施类型配置差异进行规定。现有指标 主要源自经验的总结,在公园游憩设施类型与居民游憩需求对 应关系上缺少具体、科学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 体育运动需求,而香港的公园设计标准在地域性、安全性等方 面更加详尽,增加了设计风格和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设 计要求。适应需求、分类设置、复合使用、已建公园和新建公 园区别对待等是对上海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主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园林建设从狭小范围绿化扩大到大环境绿化;园林构成从过多人工化硬质景观为主转变到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模式从只重视景观效果转变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统一。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要求再现自然,植物配置要师法自然之理,已越来越被人重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如何提高植物配置艺术和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综合功能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 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 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 “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 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 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 观具有“景面文心”的特点。以期在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方面对 风景园林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汪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02-203
不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植物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配置的手法也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风格。比较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上的异同点,可以在今后的造园过程中取长补短,创造出更优雅更和谐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应本着“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的原则,因此,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已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个性化提升已尤为重要。青年人是城市公园游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将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青年人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提取并命名5个青年人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别是:植物景观的社会性、特色植物的选择与养护、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植物的个体特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通过深入分析这5个因子,得出在营造契合青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应注意营造富有一定内涵的植物景观以及开敞的植物空间;此外,还要注意开花植物的选择和植物色彩的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沈阳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城市公园。将中山公园的空间利用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外国殖民者尝试并营造出东西方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初期园内增添凸显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空间与主题并重的中国特色城市公园;21世纪公园建设与利用呈现多样化。另外,通过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布、活动区域4种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中山公园空间利用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空间利用最初集中在西北和中南部,以自然山水式格局为基调,增添西方园林元素,后逐步打通了东西向核心轴线,利用频率与规模在改革开放时期达到最高水平,但目前文化主题被削弱且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