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红 《魅力中国》2010,(19):130-131
针对新型管材的发展,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以后市政排水施工、设计提供选择管材的参考.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型管材在市政排水管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张震 《魅力中国》2014,(6):348-348
合理选择给水排水管道,对提高供水排水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管材种类繁多等现状,从管材选择应考虑因素入手,提出了影响因素考虑优先序,井在此基础上,对给水排水管材在力学性能、防腐蚀能力等方面进行比选,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管材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山东建设》2005,(4):19-19
据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透露,他们对《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两个国家标准的修订已经完成,其修订稿已经于2004年12月通过审查,预计标准将于今年发布实施.而新年刚过,《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和降解性能要求》的国家标准也于1月7日开始征求意见,实施在即。即将实施的还有《塑料制品的标识和标志》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山东建设》2005,(5):51-51
目前我国塑料管材使用最多的领域主要是城市建设给排水系统。塑料管材因具有水流损失小、节能、节材、环保、施工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镇给排水等领域。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市政供水平均每年增加管道长度约1.5万公里,其中80%左右为DN400mm管道。排水平均每年新增管道长度约1万公里,20%采用塑料管。《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预计2015年全国新建工程中,塑料管道使用率将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5.
许锋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165-165
建筑给排水主要是人民生活及从事工艺、生产、游乐、环境卫生、绿化、水景等活动的给水、排水、消防供水、生活热水、循环用水、重复用水等需要的能耗。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排水中加热设备、管材、阀件及水表选择,保温及管道建设,加强运行管理,其他给排水如节水、冷却循环水等,在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现代建筑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部分现象及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节水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于钛及其合金来说,氧是重要的间隙杂质元素的一种,钛合金的组织以及性能都会由于氧的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主要研究氧含量、轧制工艺变形量与纯钛管材性能的相关性,通过对氧含量、轧制变形率以及轧制相对减壁量(Q值)对管材力学性能相关性的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证实,氧含量与纯钛管材性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氧含量在0.08%~0.13%之间时,纯钛管材的强度较高,同时塑形优异;轧制Q值的变化与纯钛管材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Q值在1.2~2.3时,纯钛管材的综合性能优异;冷轧变形率对纯钛管材同样具有相关性,变形率在35%~60%之间时,可获得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7.
住宅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而给排水则是住宅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管材的选用原则.对给排水管材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正确选用管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昊 《魅力中国》2010,(22):96-96
通过采暖系统中有代表性的塑料管材在实践中的应用,从各种管材的物理化学性能、施工安装、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阐述了今后若干年我国采暖系统管材应用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忍  赵亚彬 《魅力中国》2010,(10):29-29
从管材价格、使用年限、输送能力、相同管长与流量下压力降等几面作比较,说明城镇燃气中低压管材选用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东建设》2005,(8):42-43
2005年,看似是管材市场相对平静的一年,各种产品相安无事,可这平静的表面下却暗潮涌动。毋庸置疑,管材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技术和市场作为依托,在这两方面占天时地利的钢塑复合管似乎注定将在管材市场上掀起风浪。  相似文献   

11.
盛明泉  丁胜红 《改革》2007,(8):53-57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人本资本结构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资源学说、产权理论和管理学原理,提出重点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范式。防止重点流域水资源问题的蔓延,应从平衡计分卡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出发设置其生态治理的绩效模式,合理解决其重点流域水资源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加,智能化已经成为管道发展新方向,建立智慧能源管网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是燃气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浙江天然气省级管网智慧化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适合未来发展、以"客户端+云端+大数据分析"为导向型的智慧管网管理架构,分别从总体架构设计、功能设置、具体应用等方面对浙能省级管网开展研究,最终实现浙能省级管网的智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管道防渗能力,从管网的使用场景及自身构造分析了顶管防渗的关键技术难题。引入张开角与张开值参数描述管节接头张开情况,说明了提高管节线形精度对于顶管防渗的作用。介绍了激光测量的线形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应用全天候线形监测控制系统提高顶管线形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顶管精度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在顶管防渗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管节接头承载能力与张开长度之间的关系。针对锦江再生水JCCP管管节接头,提出了基于举升装置与密封性测试的管节对接优化方法,并在该项目进行了成功地应用,以上研究说明全天候监控系统与基于举升装置的密封测试方法对顶管防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市毛家湾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工程为背景,对富水地质下长距离大管径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富水地质下长距离大管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线型控制方法。通过对大管径机械顶管顶力计算、测量控制、顶进姿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富水地质下长距离大管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智能纠偏控制方法。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证实了上述机械顶管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房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77-181
为了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群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施工案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并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3倍管径范围内地表变形受施工影响较明显,最大变形点发生在顶进断面顶管轴线位置,当距管轴线距离大于3倍管径时,地表沉降量逐渐收敛于零;横向沉降趋势呈“U”形分布,沉降量随着距顶进面距离增大而整体减小,但变形量分布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天窗施工期间,列车开通运行24 h后地表产生明显变形,列车运行48 h后地表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受管-土相互作用影响,地表沉降理论计算结果较数值模拟结果略小,建议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顶管土压力计算优先选用太沙基理论。  相似文献   

16.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the viability of large‐scale drainage projects implemented by courtiers, officials, or merchants could be endangered by litigation or violent conflicts with landlords, commoners, cities, or water boards whose interests were harm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rojec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utch Republic, England, and France shows that the Dutch had developed institutions to deal with this efficiently. State patents for drainage granted compensation to all parties involved and precluded long drawn‐out lawsuits. When large‐scale drainage began in England and France from c. 1600 onwards, these states had no experience with drainage regulation. They had to find their way by trial and error. In England this led to lawsuits and riots by commoners that ruined several drainage schemes. The decentralized nature of the Dutch state turned out to be an advantage. Dutch politicians and entrepreneurs were used to compromises, and solutions c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ircumstances. In more centralized England and France this was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utch also profited from the fact that territorial lords had already abolished common rights of usage in the coastal provinc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thus removing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nflict.  相似文献   

17.
孙晓雷  夏强  申政 《科技和产业》2024,24(6):295-30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gas-insulated rn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s, GIL管廊)以其安全、可靠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变电站建设。GIL管廊安全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开挖基坑边坡稳定。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ABAQUS模拟上软下硬地层GIL管廊土方开挖边坡地层变形情况,利用地应力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验证工程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而分析边坡失稳机理,为边坡地层变形预测、支护方案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ABAQUS可以有效模拟强度折减;加固后边坡的最大位移减小60.5%,地面沉降不再出现,安全系数由原来的0.987提高至1.527,增大54.7%;上软下硬地层边坡开挖时,上部软弱土层形成按地层分布的多个潜在滑移面,下部岩层会以楔形体滑移模式对坡脚形成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海洋平台海管立管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海况和立管实际结构特点,研究多层立管之间及多层立管与平台之间的受力耦合作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洋多层立管数值模型。针对管卡位置对海管立管的结构影响,基于管卡位置对海管立管的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管卡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为现场作业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为海上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自动排水挡板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不仅地下配电站积水量仍然比较高,而且排水率也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提出用于地下配电站单向防汛的自动排水挡板设计。由浮板、内/外侧支撑、加固杆以及90°铰链组成排水挡板整体结构,并对各个部件材料设计,结合配电站单相防汛功能需求,设计排水挡板水环境监测模块、地下水环境当时最大值模块、地下水环境实时数据模块、报警统计模块、防汛实时状态模块、自动排水及挡水模块六个功能模块,利用自动化技术设计自动排水挡水程序,以此完成用于地下配电站单向防汛的自动排水挡板设计。经实验证明,在设计排水挡板应用下地下配电站积水量不超过2 mm,排水率超过95%,设计挡板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或雨水的渗入,保证配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地下配电站单向防汛的自动排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中较易出现理解偏差与计算错误的问题,引入图论的方法,用节点与管段的关联关系对污水管道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进行定义并求解,明确了相关物理概念的界限,能使计算思路清晰,便于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