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我们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我们区分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论述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也有专门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二、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四、关于占有保护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区分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论述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也有专门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二、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四、关于占有保护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论界目前存在债权说、独立权利说和救济权说等诸多观点。物权请求权性质难以界定的原因在于对物权、债权权利属性的认识不明,应当摒弃物权属支配权,债权属请求权的传统观念,从请求权与基础权利的关系中推论: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是物权的一项权能或效力。  相似文献   

4.
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本文认为应当区别适用。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确认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在适用诉讼时效时应区别不动产和动产,以及登记和未登记的情形。从物权取得的方式来看,恶意取得物权的,有条件的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第37条规定的侵害物权产生的赔偿请求权一般称为物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它不是物权请求权,是侵权请求权,其应适用侵权行为法规则.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法律实践中,对诉讼时效的客体即哪些权利应该适用于诉讼时效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本文首先对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理论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事请求权,特别是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我国民法相关规定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侵权行为法中,侵权物权的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六种;物权请求权的存在,使得法律没有必须规定侵害物权的六种责任方式,只须规定赔偿损失,返还财产和排除妨害等三种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即可。  相似文献   

8.
有关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说法,一是损害赔偿请求说:二是票据权利残留物说,三是票据法上的权利说;四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说,其实,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债务请求权,因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的基础关系而产生的,当票据权利丧失后,是持票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相似文献   

9.
消灭时效是民法上的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商事立法对消灭时效有较多规定,但远未达到体系化和严密化,首先“消灭时效”概念应代替“诉讼时效”概念,针对消灭时效的客体,本文考察了世界各国的主要立法体例,赞成以请求权作为消灭实习的客体,并对请求权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0.
围绕物权变动中一物二卖和转手买卖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采用物权无因性理论对解决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问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预告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受让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当前一个观点认为预告登记亦可保障预售商品房购买人(预购人)于将来取得房屋所有权,但笔者在对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及其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预告登记并不适用于预购人之请求权的保障,其理由为:一、在预售商品房中,缺失预告登记所必须的不动产登记簿;二、在预售商品房中,预购人之请求权不能成为预告登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一项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克服资本多数决原则弊端的公司法制度。本文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对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范围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国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3.
当交付为占有改定时,善意取得是否适用,将会使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处于两难境地;本文对物权变动模式与善意取得之内在关系及善意取得之交易类型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在占有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采类型说不失为合理之处理方法,并以该说为基础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物权法理论一般将物权公示理解为物权变动本身的公示以及物权本身的公示两部分,此种理论上的混淆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矛盾。本文分析了物权公示的对象,探讨了物权公示的方式以及物权公示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废弃请求权一词在知识产权私法保护的范畴中出现,在学理上,其与停止侵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获取信息请求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请求权等并列,成为知识产权请求权的一种。然而它的性质是否就是一项绝对权请求权,它的实施主体是否就是司法机关,仍有待讨论。本文从废弃请求权的源流、内涵入手,通过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经济法上的行政责任等类似制度进行对比,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和司法实践,试图对废弃请求权概念中的上述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一,"废弃请求权"并不是一项私法上的请求权;第二,行使"废弃"权的主体应该是行政机关。通过本问题的讨论以管中窥豹,折射出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中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物权法》第二条进行研究,对我国物权概念进行解读。在物权主体上指出物权概念的最大意义在于肯定了个人可以作为物权主体,个人所有权与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具有相同的效力,受法律同等的保护。在物权客体上打破物必有体的认识,对作为物权客体的物进行广义解释,既包括有体物也包括可以支配管理的无体物,但不包括知识产品。文章明确支配与排他是物权的本质特征,构成物权的两翼,必须在物权定义中加以明确,否则物权定义必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2005,(10):40-45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一百二十三条 用益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是为了平衡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的制度,但我国票据法对此问题的规定却不太完善,给平衡当事人权益造成一定困难。本文试图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和立法上加以探讨,试图弥补我国票据法的缺陷,正确确立我国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二次平衡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施行以来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为此,有必要对其重新确立其立法宗旨,重新设计定位。如以终极价值“公正”放在首位,以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把传统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细分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性第三人,会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实力的剧增,基于公众防御权的自由、公平和秩序价值,法律必须加强和完善包括更正请求权、答辩权、澄清请求权、诉权等权利在内的公众对媒体的防御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