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以来,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胡锦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平正义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是对中国传统公平正义观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标准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更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特别强调指出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陈同举 《魅力中国》2010,(33):234-2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公平正义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中形成的,它必然反映出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内容,从而它也必然不能是超越社会发展现实的,也是不能有所谓超越阶级超越社会制度的共性的"公平正义"存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在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最真实的最充分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无论是提请全党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公平正义相关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新部署。为此,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健全完善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追求,但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去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而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邓小平对生产力观的变革,在实践领域丰富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吴凤贤 《魅力中国》2011,(20):321-321,3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儒家价值观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儒家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兼善天下的担当意识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意 《魅力中国》2014,(21):12-12
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三个公平”是我国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所带来的诸多公平问题,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原则,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 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目标,它对于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其它社会矛盾能够得以正确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切入点,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和根本要求,进而论述了社会的发展模式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文章认为,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腐败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恶意破坏,防止利益冲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铭悦 《黑河学刊》2011,(10):58-59
正义平等理论是西方构建和好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公平正义亦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同样是公平、正义、平等,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双方的相关理论有诸多异同之处很值得研究。从当前两种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视角,科学分析西方正义平等理论和中国公平正义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将更加有利于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解,并不断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事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展开,着重分析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领域以及教育领域内存在的一些有失公平正义的现象,并依此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理念与法治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和救济公正.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理念与法治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和救济公正.  相似文献   

16.
<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标准之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更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  相似文献   

17.
崔蓉 《改革与开放》2016,(12):43-44
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面对目前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吸纳了多种思想理论的精华,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展战略,又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本文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与背景,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并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思想消除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鹏 《魅力中国》2011,(5):150-150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国民法对于规范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笔者在理清民法基本的含义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民法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的发展历史和脉络的进行总结梳理,分析我国民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鑫 《理论观察》2008,(5):64-65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结合了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后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理念。它与小康社会以及市民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清这些区别与联系对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