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越 《中关村》2013,(6):108-111
有人说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戏,我说人生如画。我的一生宛如一本连环画。——缪印堂不久之前,我收到了一个很大的包裹,信封上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缪印堂。我欣喜地打开,一本大大的画集呈现在眼前,并夹着缪老的手书:这是我从事漫画艺术  相似文献   

2.
再现圆明园     
郭黛姮  张越 《中关村》2012,(11):40-43
18世纪,通过传教士的书信,圆明园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震惊、向往,随之一度掀起了中国园林热。20世纪以后中国开始有更多的人关注圆明园,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勘测遗址。1930年以后研究论著增多。1980年以后,进入研究高潮,针对圆明园的历史、建筑、造园、旅游、文物保护等方面发表论文、专著。进入21世纪后,引入了“总体史”的理念,采用多种类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声音     
卫汉青 《中关村》2005,(12):9-9
本期“封面故事”《姚洪波:传遍世界的声音》,记述了广州惠威音响团队打造民族品牌扬声世界的事迹,读来振奋。惠威其实正是中国的缩影。回想一个世纪以前,拖着辫子的中国被讥为“东亚病夫”,发出的声音多是饥号和呻吟。经过百年来的奋斗,尤其是近30年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颗星球上最雄伟的交响曲。但是,这支“交响曲”还太短,声音还不够大。欧洲列强工业革命“交响曲”比我们早唱了200多年。更不用说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自称是龙的传人,原本发出的声音就该更高亢!本期“中关村论坛”,报道…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6,(1):38-45
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使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形式的艺术品,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特征的艺术品,展现了新的数码艺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